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12月11日讯 (记者里豫 李海兆) 上月底,四川高院对一起贩毒案作出了终审裁定。昨日公布的判决文书显示,分别在四川和黑龙江的两名罪犯通过圆通快递两次邮寄甲基苯丙胺(冰毒)等毒品,在罪犯张某第二次取邮寄包裹时被公关机关当场抓获。
从此案披露的细节来看,罪犯通过圆通快递两次邮寄的甲基苯丙胺总重超过了一斤,而从公开信息来看,超过一斤的冰毒邮寄数量也为近两年少有。
据庭审信息显示,位于四川、黑龙江的两名罪犯都是通过快递的方式完成毒品的实物交收,两次毒品交易均在2017年8月一个月内通过圆通快递邮寄包裹的形式完成。同时,在包裹揽件和收货过程中,位于四川的罪犯蒯某化名为“刘明”在成都市通过圆通快递向张某邮寄毒品,收货人张某则化名张军。据悉邮寄的毒品外包装均为茶叶,且用铁盒封装。
2017年8月初,位于四川的蒯某向位于黑龙江的张某邮寄了甲基苯丙胺255克、甲基苯丙胺片剂10克。位于黑龙江的张某称其于2017年8月9日收到了蒯某通过圆通快递邮寄的包裹。
第一次收到毒品时隔10天,8月20日蒯某又通过圆通快递向位于黑龙江的张某邮寄了第二次毒品。当年8月24日,张某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某小区取圆通包裹时被抓获,据其供述,“此包裹也是林某(蒯某女友)发来的一个圆通包裹,标注为茶叶。公安机关当着我的面拆开以后,里面一个红色铁盒里五袋茶叶,启封后其中有一袋是茶叶,其余四袋是晶体状颗粒物”。后经公安机关检查,上述四袋晶体毒品可疑物净重分别为145.63克、147.10克、144.63克、95.19克,共计净重532.55克。经鉴定,从中均检出甲基苯丙胺,含量分别为63.68%、64.67%、64.15%、63.35%。
一位快递业资深从业人士对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表示,2016年快递安全规范就已实施,该规范对快递公司快递员收件时验视、分拣时的安全检查均做了详细规定。他认为,从这起公开宣判的案件信息来看,快递员应该当场查验邮寄的物品是否为违禁物品,此案中邮寄的包裹是茶叶铁盒,不过铁盒里是晶体颗粒物还是茶叶有经验的快递员应该能够察觉,在最后一次邮寄的包裹中铁盒内装有五袋茶叶包装,但是其中四袋都是晶体颗粒物。其次在分拣中心时,安全检查设备是否也应该发现邮寄物品货不对板?
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发现,自夺命快递事件发生后,2013年圆通快递就已在不少四五线城市的分拣中心配备了X光机用以检查可疑包裹。此案中超过一斤的毒品从四川到黑龙江跨越大半个中国通过圆通邮寄,第一次邮寄毒品已然成功,第二次则在罪犯取包裹时被抓获。圆通快递在实名邮寄、快递员验视包裹,分拣安全检查等多个环节中为何都没能发现毒品包裹的异常?
在近期宣判的另一起超千条的走私烟案件中,圆通快递亦是牵涉其中,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亦写有“走私烟“私走”快递公司?圆通长春分拣中心与一快递点被查获走私烟1500条”新闻。
上述人士认为,快递公司每日接受邮寄的包裹数以百万千万,快递员分拣员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但尽管如此快递公司也不能轻视乃至无视核验和安全检查程序的重要性,此举既是对上市公司投资者负责,更是对无数快递员的人身安全负责,此前夺命快递事件不应被这么快的遗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9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