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改善营商环境,依据世界银行相关评价标准,中国的营商环境名次不断攀升。然而当前,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面临来自公平待遇、成本负担、融资促进、权益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挑战,工作基础薄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依然掣肘中小企业发展。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请配合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试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试评估工作。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工作开展的初衷是什么?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将遵循哪些原则?评估最新进展如何,结果又将如何运用?
带着上述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马向晖。
贯彻中央部署 落实法律规定
中国工业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工作开展的初衷是什么?
马向晖: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土壤,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保障公平参与竞争、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前提。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法律规定、推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我部于今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工作。开展这项全新的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法律的明确要求。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应当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开展发展环境评估,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和基础性任务,将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各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促进法》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引,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促进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在肯定法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法律落实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将提供一面镜子,为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促进保护各项工作提供指引和对照,持续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履职、以评为镜、推动法律深入落实。
三是推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有力抓手。当前,中小企业在公平待遇、成本负担、融资促进、权益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工作基础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能够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各项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实际、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情况以及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从而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改进工作,比学赶超、对标先进,不断重视推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各项问题,为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抓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认真履行相关职责。前期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研究形成一套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部委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会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提供业务指导,选取部分城市部署开展本次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工作。
坚持“三个结合”评估原则
中国工业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工作遵循哪些原则?
马向晖: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包括生产经营压力较大、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成本负担重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营商环境、平等待遇、权益保护等方面也与企业的期待存在差距。为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关情况,通过评估推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前期,我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对标国际相结合。指标体系的设计力争反映出不同地方、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比较优势差异,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评估“风向标”作用,为针对性改善问题提供明确指引。同时,参考吸纳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营商环境等相关指标评价体系,逐步提升指标的国际可比性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指标体系的设计立足《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已经明确的制度要求,重点聚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着眼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长期建设,把市场公平竞争、企业创新发展等纳入评估体系,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全方位切实改善发展环境。
三是坚持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相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力求通过简单易行、指向明确的一系列指标,对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各种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开展评估。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刚开始构建,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不断强化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做到平稳起步、滚动完善。
从省会城市开展试评估
中国工业报:本次试评估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试评估范围能否具体透露下?
马向晖:本次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行评价,具体包括:
竞争环境,从准入审批、公平竞争审查、信用建设、权益保护、市场活力等多个方面设置相关指标,主要体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受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情况;要素环境,从电力、供水、用气、网络、土地、人力、资金等多个方面设置相关指标,主要体现各地中小企业在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差异;创新环境,从人力资源、创新载体、风险投资、研发投入、技改投入、知识产权、绿色发展等等多个方面设置相关指标,主要体现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政策支持环境,从组织领导、统计体系、财税支持、社保支持、融资支持、创业支持、市场开拓支持、服务支持、政策落实等多个方面设置相关指标,主要反映中小企业支持政策落实情况及支持力度。所设指标总体上涵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几方面主要环境。
本次试评估将根据政府部门及企业端采集的各项指标数据,沿用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通用的计算方法,进行量化评估。同时,结合评估组实地调研掌握的相关情况,对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试评估范围方面,本次试评估计划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每个省(区、市)选取省会城市(直辖市选取财政部“双创示范”资金支持区,北京昌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九龙坡)作为参评对象,通过采集2017、2018年两年数据,开展试评估。
以评促优、促改、促建
中国工业报:目前试评估进展到怎样的阶段?评估结果将如何运用?
马向晖:9月28日,我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请配合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试评估工作的通知》,正式部署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试评估工作。
随后我局在河南郑州召开工作会议,部署试评估相关工作,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就试评估工作相关事宜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及各参评城市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进行了专题培训。
目前,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配合下,试评估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开展。相关试评估的成果,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运用:一是以评促优。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较好的城市,进行宣传表扬,并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推广好的做法,鼓励各地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二是以评促改。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较差的城市,深度分析其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找准短板不足,以适当形式反馈地方政府,探索建立约谈机制,督促地方加快改进工作。三是以评促建。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文件要求深入落实,提升全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度。
还应看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持续完善、不断优化。试评估工作今年首次开展,在指标体系、方式方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第三方评估机构切实做好本次试评估工作,认真分析总结有关成果,同时充分借鉴营商环境评价等国内外有关成熟评价体系经验,研究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优化评估工作方法、提升评估工作质量,在不断迭代优化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8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