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就要来临,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留学的外甥女给我寄来了圣诞贺卡。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过"洋节"的人,但是孩子的一份心意与祝福,我还是很开心的收下了。
我发微信向她致谢,刚巧她没有课,我们就聊了一会儿。
聊天中,我惊异于她留学这半年来的成长,从知识到眼界,较从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说起未来发展规划时,她很笃定地说,她以后不会留在美国,不管她成功与否,她都愿意回到中国。
我问她为什么,她没有解释太多,只是调侃地说了一句歌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和她结束了聊天,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和我的外甥女一样,同是到美国留学的人——林桦
名字,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尤其是关注国家军事、导弹等方面的人更为熟知。
他是美国波音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是美国民兵洲际导弹的研发者。
但是,他同时也是一名中国人!
在专业领域他确实很了不起,但他却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经历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一些有识之士深深地意识到科技强国的道理。
到了民国末期,有很多觉醒的中国学生去西方的发达国家学习。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在外的留学生都选择回到祖国,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把先进的知识、技术都带回了祖国。
他们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殊荣而回到祖国,更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而归来。
只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
他们心甘情愿放弃当时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选择艰苦朴素的生活。
他们愿意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们期待自己的祖国能够越来越强大。
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名字被我们熟知,例如"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
还有许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人,他们也悄悄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留在了西方,他们并没有为了祖国而回来,而是为了诱人的待遇、奢靡的物质生活,最终选择为西方国家研究武器。
林桦,就是留在西方国家的其中之一。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林桦并不是自己出资去国外读书,而是国家公费派出的国外留学生。
可是,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为了荣誉和物质条件,选择留在了美国。
他在美国从事研制军事武器工作,后来主要指导研发民兵系列洲际导弹。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拿着国家的钱去国外深造,学业有成后不仅没有回到需要他的祖国,
而是选择留在了国外,更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设计出先进的军事武器,为美国人攻击中国提供武器。
由此,我不仅联想到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
家长们每天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可是即便我们培养出了清华学子、北大骄子,如果孩子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爱国主义情怀,那我们岂不是培养了另一个"林桦"?
所以,静心反思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层面,同样要注重道德层面。
首先,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孩子是一张白纸,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才会逐渐发生变化。
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带着孩子游玩,要有目的性地带孩子去见识一些祖国的历史、给孩子讲述一些爱国之士的故事、观看一些历史性的博物馆等。
让爱国主义情怀从孩童时代开始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其次,让孩子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
生而为人,我们的都渴望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基本的道德准则之内的。一个人如果丧失了道德底线,那么无论他多么优秀,终将被人们唾弃。
作为父母,在不压抑孩子天性的同时,生活中,每个细节之处,都要告诉孩子基本的道德准则,要求孩子去遵从这些准则,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另外,父母应该和孩子做朋友,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的一些爱好,要予以培养,孩子可能喜欢舞蹈、音乐、绘画等等,家长要好好引导孩子,让孩子把爱好或兴趣发展成特长。就拿绘画来说吧,如果父母觉得报兴趣班太麻烦,其实可以通过一些少儿在线美术的教育平台,让孩子得到1对1的美术指导。
最后,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些父母只看重孩子书本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孩子世界观的养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通过身边的事例,教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民族的荣耀、祖国的未来,这些都要高于个人理想,在个人的名利与祖国人民的需要之间,要始终把祖国放在第一位。
祖国是一个人的依托,国泰则民安,国强则民乐。
祖国是孕育自己、培养自己的摇篮,永远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也是一个人获得个人名利、权益的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7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