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164亿,高居全球首位。“中国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依然不足,一亿多糖尿病患者中,起码一半以上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中国人主食以精制米面为主,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此外,由于遗传因素等差异,即使摄入等量的同种谷物,中国人受到的血糖影响也大于欧洲人。如何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保证全天血糖的“不高不低”,一直都是研发胰岛素的理想目标。
在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糖尿病防治成为15个重要专项行动之一,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和70%及以上,这足以说明糖尿病防治的紧迫和重要性。 (ICphoto/图)
假如你的面前摆放着同等量的四份食物:日料三文鱼,意大利面,法式蘑菇鸡肉汤,中餐的白米饭或粥,哪一份会让你的血糖升高最多?
答案是中餐。中国人的三餐一般以精制米面制品作为主食,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若是白米饭配上炒土豆丝,一碗热乎乎的土豆丝盖浇饭,升糖指数更是高到“飞起”。
因此,对于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特别需要关注餐后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但一直以来,独有的饮食习惯和复杂的治疗方案,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差,医生也倍感无奈。
2019年12月7日,一款适合亚裔人群的降糖创新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诺和佳)正式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这是全球首款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由丹麦药企诺和诺德研发。它由70%的基础胰岛素(德谷)和30%的餐时胰岛素(门冬)组成。两种成分在结构上互不干扰,德谷胰岛素独立发挥长效平稳无峰降糖优势,门冬胰岛素能快速餐后降糖,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实现优势互补。
2018年9月,诺和佳因较现有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被纳入国家优先审评审批目录,从材料申请递交到获批,仅耗时14个月。2019年5月,诺和佳在中国正式获批。目前,它已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中国式血糖”变化,需兼顾餐后和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林立的写字楼里,上班族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喝着各种高糖饮料;下班回到家,瘫坐在沙发里追剧打游戏;成功人士更是觥筹交错、应酬不断……几十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1月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164亿,高居全球首位。中国同时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550万。
“胰岛素仍是目前糖尿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血糖忽高忽低、夜间低血糖等血糖控制不佳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只有全面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具有良好安全性和依从性的治疗方案,才能让血糖持久达标。
中国人的主食以精制米面为主,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此外,由于遗传因素等差异,即使摄入等量的同种谷物,中国人受到的血糖影响也大于欧洲人。
“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是中国糖尿病患者区别于欧美患者的特殊之处。”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医药质量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介绍,这会加大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提高。
胰脏分泌胰岛素的正常生理模式,除了餐后血糖升高时较大量地间歇式分泌胰岛素,还在进食间隔里平稳而持续地少量分泌(即基础胰岛素),以实现全天持续地血糖控制。因此,如何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保证全天血糖的“不高不低”,一直都是研发胰岛素的理想目标。
诺和佳一支胰岛素注射笔可提供基础和餐时双重血糖控制——70%的德谷胰岛素可以满足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控制需求,30%的餐时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传统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对多次注射的恐惧等因素,是限制中国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每日2-4次注射,诺和佳每日只需1-2次注射。
低血糖风险影响血糖管理
糖尿病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半数规律”——一半人患病而不自知;在已知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只有一半选择及时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半数的血糖得到控制。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15.8%,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中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在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糖尿病防治成为15个重要专项行动之一,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和70%及以上,这足以说明糖尿病防治的紧迫和重要性。
“中国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依然不足,一亿多糖尿病患者中,起码一半以上没有接受正规治疗。”母义明说。
2型糖尿病患者最初一般口服降糖药,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研究数据,国内患者使用胰岛素起始时间晚,有1/3的人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已经发生了并发症。
“患者对低血糖的恐惧心理也会成为糖尿病高质量管理的障碍,导致患者随意减药或者预防性进食,不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血糖控制水平越接近控制目标,发生低血糖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
临床上,低血糖的发生轻则引起头晕,重则导致意识错乱、神志不清,有时甚至导致死亡。国际糖尿病联盟与诺和诺德合作的一项患者调研显示,低血糖是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挑战——4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平均一个月内经历一次或多次低血糖,21%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担心低血糖风险,更有高达36.7%的2型患者因担心低血糖风险而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
全球有包括中国的39个国家、近1000个研究中心参与了诺和佳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积累的临床证据显示:无论是采用该药起始治疗还是强化治疗,与其他胰岛素治疗相比,诺和佳在达到有效降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的机会更少,提高了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