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新华财经|坚持创新驱动 中国一重闯出“涅槃重生”之路

新华财经|坚持创新驱动 中国一重闯出“涅槃重生”之路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刘玉龙、王希)记者近日在中国一重调研了解到,由其承制的首台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有望年底完工发运,又一“大国重器”将在中国一重诞生。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改革创新,中国一重这个“老国企”正重新焕发“新青春”,闯出了一条“涅槃重生”之路。

中国一重大连基地重型容器装备生产线(于占坤摄)

坚持创新驱动 搞“活”发展核心力

记者了解到,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核心设备,是迄今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

“在完成世界最大的镇海炼化2400吨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基础上,中国一重成功承制了迄今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标志着我国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再次领跑国际,充分彰显了一重‘大国重器’的强大实力。”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说。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搞“活”发展核心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据刘明忠介绍,中国一重近三年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中国一重已经成为全球核岛装备和冶金装备全流程制造技术的领导者,也是世界最大“双超”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极限制造技术的领导者。

抓住三项制度改革“牛鼻子” 激活内生动力

除了坚持创新驱动,中国一重近年来着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使这个“老国企”重新焕发出“新青春”,闯出了一条“涅槃重生”之路。

自2012年起,中国一重经济效益持续下滑,2016年亏损57亿元,是当年亏损额度最大、困难程度最高的央企之一。

经过系列改革,中国一重2017年利润1.0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刘明忠表示,改革前,企业发展活力不强,动力不足,作风漂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强激励、硬约束”没有形成氛围,机制没有真正推进和落实。

“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一‘牛鼻子’,针对顽疾真下猛药、动真碰硬,真刀真枪地改,全面落实‘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一子落,满盘活’,使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刘明忠说。

以差异化薪酬为例,中国一重将职工收入增长目标纳入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建立了与企业确保、力争、创优工作目标相适应的7%、9%、11%增长的薪酬分配体系,使薪酬分配与预算完成情况挂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并坚持薪酬分配“五个倾斜”,即向营销、高科技研发、苦险脏累差、高级管理、高技能五类人员倾斜,收入最高与最低差距超过了3倍,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以及论资排辈的长期束缚,有效发挥了薪酬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229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