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上过一个月的学,高玉宝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其中长篇自传体小说《高宝玉》《我是一个兵》家喻户晓,在当时影响力极大。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教育影响了几代人。《半夜鸡叫》还被拍成了木偶电影,故事里,地主“周扒皮”的角色深入人心,为了让长工早起干活,半夜钻进鸡笼学鸡叫,结果反被长工们戏弄。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2019年12月5日,弥留之际,老人用微弱到近乎听不见的声音哼唱着,最后一行泪的滴落,著名的”战士作家”高玉宝伴随着这首《我是一个兵》离开了人世,享年92岁。
高玉宝出生在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闫店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旧社会经历过倍受欺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常说是中国共产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1947年,他光荣地参加了解放军。由于当时不会写字,就用各种图形代替文字画了八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如今,这份跃动着无限忠诚的入党申请书就印在《高玉宝》续集的封面上,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刚入伍的高玉宝还是一个斗大字不识的文盲战士,为了以自己亲身经历把旧中国的苦难和烈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写成书,他利用行军和作战间歇,边识字边写书,用文字加符号的方式,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和作者三者同名。历时艰难的一年零五个月,创作了20万字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
创作过程中,他总是故事想法很多,但却写不出字来,每写一句话,十个字里就有九个字不会写,只好将不会写的字用图画或符号来代替。现今陈列在北京军博里的小说《高玉宝》手稿,密密麻麻画了许多图画和符号。如“日本鬼子来了”的“鬼”字用一张鬼脸来替代,“杀”字用脖子上面一把刀的画来代替……1955年全书出版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该书国内有7种文字出版发行,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版发行就高达500万册。
离休以后,他仍笔耕不止,一方面为青少年读者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给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写了大量富于教育意义的书信。60年来,5000场爱国主义报告、500万听众、200万字文学经典,高玉宝早已把著书育人、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承载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
在儿子高燕飞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到全国各地做红色传统文化报告,从高玉宝哥哥,讲到高玉宝叔叔,再讲到爷爷,他讲了一辈子。“他在全国100多所学校担任辅导员,却从来不收讲课费,每次讲完课得到的都是红领巾,他还会将这些红领巾小心地珍藏着。”高燕飞说。
内容:光明日报记者刘勇 通讯员杨瑷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2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