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你只看见汉服火?100多年前,中国女人穿这一件衣服,红遍上海滩

你只看见汉服火?100多年前,中国女人穿这一件衣服,红遍上海滩

自打《冰雪奇缘2》上映,目前已破了7.28亿票房。这不,周末被家里小朋友,拉去电影院看《冰雪奇缘2》。影院孩子最多,整部看下来,小朋友们很激动,旁边成年人很淡定。

兴许成年了没心思,更喜欢看胡歌《南方周末聚会》《复仇者联盟》之类,就要找刺激感。


但《冰雪奇缘2》有个最大亮点,整部下来艾莎和安娜的公主裙,特别犯少女心。

这些衣服,从里面内衬、到服装上的搭配,细节特别真实。这么用心,一查原来都是迪士尼找服装设计师专门设计,妥妥的高级定制款。

就说艾莎最后场的那件白纱裙,露肩的裙子,胸口处采用菱形设计,和风、火、水、地四大自然元素呼应,网上传这套服装的灵感,也是来自某品牌的高定礼服。


提到高定服装,印象中属于“天价”服装。看明星出席时装周、慈善会等活动,穿的就是高级定制款,少说几十万,高的有几百万。

之前景甜参加活动,借礼服被品牌方拒绝,怒砸花500万买过来,引起网友热议。后来景甜澄清,自己没买,是借的。

对这些高定服装,许多明星也是租借为主。毕竟太贵了!在常人眼里,高定服装都是来自巴黎、米兰等高级品牌。


中国有没有高定服装?有。《了不起的匠人》里,采访的上海滩最后的旗袍裁缝,做的就是高级定制旗袍。

要说旗袍,虽然没有抖音上汉服这么热门,但旗袍作为中国一种传统服饰,也不可替代的记录了一段社会记忆。


在清朝封建社会,女性以传统旗装为主,规定胸、肩、腰、臀等部位宽大、平直,不能暴露女性身体曲线。

到辛亥革命后,旧式的清旗女长袍被抛弃,新式旗袍萌芽。


旗袍刚开始是马甲形式,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后新式旗袍出现,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

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到了辉煌时期,旗袍受西方服饰流行因素影响,将中式旗袍改得更贴身合体。

胸和腰部位更省,使得更合身,还出现肩缝和装袖。有人还用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


海派旗袍,成为民国旗袍的典型代表。


今天,我们聊一聊《了不起的匠人》里,这位100岁的旗袍匠人——褚宏生。


20世纪30年代,上海裁缝业正处黄金时代,褚宏生,16岁从苏州来到上海,进入“朱顺兴裁缝店”拜大师朱汉章门下。

从选择衣服料子、到制图打样、再到给师傅打下手,收入没多少,活儿还得多干。


量体

制图



缝纫


盘扣


褚宏生赶上了好时机,上海受到欧美影响,海派旗袍开始流行。

“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揿钮。

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这是张爱玲对民国旗袍的印象。


褚宏生呢,觉得旗袍是要展现女性美的。在学徒3年后,因为给上海电影皇后胡蝶,裁制一件旗袍,而惊艳了上海滩。

这件胡蝶旗袍可不普通,是一件白色镂空材质蕾丝旗袍,还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示过。


这件旗袍,让褚宏生的名号一炮出名。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用蕾丝做旗袍。他本人也说:“蕾丝旗袍不好做,有镂空的,有实心的,蕾丝的技术差点都做不好。”

但是,西方的蕾丝结合东方的旗袍,的确有不同的韵味,典雅又性感。但褚老不放弃,从选衣服料子、到研究图样花式、经过层层步骤最后完成。


我们无法亲眼见到褚老背后,下过了多少苦功夫,但是把衣服当成一件工艺品来制作,背后的工匠精神、极致追求是值得敬佩的。

众所周知,民国才女张爱玲,是一个旗袍爱好者。她说“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除了她,民国三姐妹之一宋美龄、杜月笙等上流名媛,也都是褚老粉丝。

但上世纪70年代,裁缝生意并不景气,工业的进步取代了人工劳动。很多店铺用缝纫机替代手工制作,但褚宏生却坚持手工。

他说:“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邦邦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1998年,80岁的褚老遇到周有光,俩人一见如故。当时周有光经营一间旗袍服装店,褚老就提出做旗袍“高级定制款”。

俩人重头规划、改良旗袍,高级定制的旗袍一下子重振雄风。一出货,就受到孟庭苇、巩俐等明星的追捧。


最出名的电影《花样年华》,里面女主扮演者张曼玉的23套旗袍,成为那部电影的一大特色,震惊了很多外国人。而在拍摄《花样年华》前,剧组还特地去上海访褚宏生。

“国际章”章子怡、“巩皇”巩俐等国际影星,还找褚宏生定制旗袍,登上国际舞台。

《了不起的匠人》,从16岁到98岁,近80年的缝制旗袍生涯,褚宏生一做就是一辈子。

他的好友兼合作伙伴,周朱光评价“他是一个神。很多的客人他不用量皮尺,就能够说出别人的三围,能够很精准的说出,非常纯粹。好像在他脑子里面只有旗袍,我觉得他这个人的人生就是为旗袍而生。”


作为后人,我们可能无法接触到这一类工艺,但每一个匠人背后的精神,值得我们为他点赞。

如果换做你,愿意花一辈子做什么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532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