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么形容过北京:“相比于上海和广州,北京显得较为传统!”
对于这样的说辞,我曾不屑,直到遇到了南窖古村,这座藏在北京市房山区西南50公里处深山里的村落。迈入村子,一片土石结构的民居建筑就落入了眼帘,黄泥拌着山里的石块,砌出了一面面土石墙,在时间、风雨的荏苒下,显得破败。
回想明清时期的南窖古村,这座临近京西古道的村落,因煤炭贸易而繁荣,一条古老的商业街直通村内。当然,眼前的南窖古村是当年村落的遗址,南窖村民已经整体搬迁路旁的新村。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老人,三五一群围坐在院门口的空地上,一边享受午后的悠闲时光,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
南窖古村更楼子
顾名思义,打更的人休息于此。冲冲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缺觉犯困。羊肉铺,豆腐房。作为当年的商业街,真可谓是衣食住行样样齐全,里面也不乏松松最爱的羊肉豆腐。
别看眼前的房子如今已是断壁残垣,殊不知这里曾经可是村中最豪华、最气派的建筑。对,这里就是当年的赌场。曾经导致多少村民路人家破人亡,若干年后,自身也已衰败成如此模样,让人唏嘘不已
南窖古村过街楼
过街楼可以说是南窖村的标志性建筑。过街楼建在村中的交通要道,东西各一座,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说在清朝末年,税务部门在过街楼的门洞处横放一根长木,对过往的商队查收征税。
在村南边的影背墙后可以依稀辨认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从落款处可以看出初次书写在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
益兴铺子、孟记膏药铺、嫁妆铺等,这些记录着南窖古村曾经繁华的店铺,仍是分立在街道两侧,述说曾经古往。许是我不理解“传统”二字的含义吧!故宫、天坛等京城各式古建,在灯红酒绿的渲染下增添了时代潮流的颜色,而到了南窖古村,这种心态才被冲击——北京的传统色彩,带着时代潮流的魅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