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1、 泡脚
民间有个说法:热水泡脚,赛吃人参。其实这话有些科学道理,中医认为: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时热刺激会使足部微循环加快。
正确足浴步骤
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足浴时间30分钟较适宜,这是普通热足浴方法。还有中药热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对水稀释),然后按普通热足浴的方法进行。
2、 脚底按摩三法
人老脚先老。从中医角度讲,人体穴位最密集的就是脚底。常做脚底按摩,能缓解人身体的疲劳紧张,延年益寿,增强精力,特别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日常在家里,洗完澡,泡完脚之后,可以自己按摩脚部。大致有三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推法:脚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脚底发热为止。
功效: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2、压揉法: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双手大拇指摁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5分钟,至发热为宜。
功效:此方法对头晕眼花、严重失眠者有帮助。
3、刮法: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双手食指关节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注意,在进行足部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按摩每个穴位和病理反射区前,应测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点,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结束后30分钟内患者应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不适合足浴的人群
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严重血栓患者;孕妇;小孩(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上述人群不适合此方法足浴。
泡脚小偏方
盐泡 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盐有消炎杀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 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的作用。
酒泡 温水中加入一些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
醋泡 温水中加入3大匙白醋,可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
注意:
1、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最多30分钟,否则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因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点按脚底。
我是针推科王医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 转发 及 关注
会经常与大家分享中医健康养生的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