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花生”静卧在水面上,惟妙惟肖的“千竹鹤”与环境融为一体,俏皮的“龟壳”还能发出风铃声……在高校建筑学子的巧手下,竹子,可以变幻出多少奇特美丽的造型?昨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决赛暨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交流论坛在南沙水鸟世界举行。
营造大赛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品牌活动,自1998年首次举办以来,不断进行结构与材料的创新。2018年更是走出校园,来到了南沙水鸟世界进行搭建。
本次比赛历时3个月,分为中国广州、泰国、印尼三大赛区,吸引来自2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近200支队伍参加,最终角逐出16支决赛队伍,于广州市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展开最终的角逐。
华工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说,在华工的建筑教育中,营造一直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希望在课堂体系之外,还有一个课外空间锻炼学生。本次营造大赛以竹为主要的材料。孙一民解释,竹子是很常见的本地材料,易于获取,对环境影响也较小,同时,竹子容易弯曲,易于手工建造,便于参赛队员施展。
记者看到,在各支参赛队伍成员的巧妙搭建下,竹子变成了花生、鹤等物品,造型别致典雅。其中,印尼瓦玛德哇大学的作品形似一个乌龟,其上还有竹子做的风铃,用手摇动或风吹过,都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经过比赛角逐,印尼瓦玛德哇大学作品《TURTLE SHELTER》成为最大赢家,不仅与深圳大学作品《千竹鹤》同获一等奖,还拿下“建筑设计”“宣传推广”两个类别的第一名;工程与结构设计的第一名则被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作品《B-Ornithopter Bird Observation Tunnel》拿下。历时三个多月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就此落幕。
大赛同时还举办了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交流论坛。
据了解,这些作品将保留在南沙水鸟世界中,游客可在假期前往欣赏。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申宏宇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潘炜择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彭姣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