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度和覆盖面,今年7月,城区的百官小学和位于虞南景区的岭南乡校组建成为“百官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以百官小学优质教育师资和管理资源输出为主,形成共同发展的机制,以此推动农村学校向优质教育目标迈进。百官小学教师指导岭南乡校学生开展“画家乡”活动,正是百官小学教育集团“活教育、新美育”美术教学研讨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集团探索实践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理念先行,两校互动“活起来”
徐军梁是百官小学的骨干教师和中层领导,今年,他在岭南乡学校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交流。这期间,学科交流仅是他交流工作的一个方面,百官小学教育集团交付给他的更大的责任是观察岭南乡学校的特点,立足实际,帮助搭建两校各个层面交流联系的平台,将城区学校的教学理念等真正播种到山区学校。
徐军梁告诉记者,岭南乡学校的硬件设施不亚于部分城区学校,让初次到山区学校的他喜出望外,更让身为美术教师的他惊喜的是,这里如画的风景,都是宝贵的、独特的绘画素材,是两校都可以利用的“活教育”资源。
“活教育”,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因为学生人数少,班级规模小,学生普遍存在胆小、拘谨的情况,徐军梁首先在自己的美术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努力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考虑到近年来岭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们也感受颇深,由此,促成了此次“画家乡”活动的开展。
活动中,百官小学派出学校美术组来到岭南,由徐军梁的徒弟陈超为孩子们上绘画写真课。两校教师还积极交流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用好周围的大山资源开发美术课程、拓展美术教学、进行有山区特色的美术教学等进行沟通。 “疯狂的石头”彩绘鹅卵石,“红色许岙”泥塑战斗英雄,“一木一韵”木片涂鸦……一个个金点子在思想碰撞中迸发而出。
“新的美术课特别好玩!这是我画的隐谭溪,我对自己的画儿挺满意的,但是画儿还是没有我们家乡美。” 正如学生王米乐感受到的那样,从以前在教室临摹为主的美术课,到现在走出校门的写真课,这越来越有趣的、富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堂教学,渗透了“活教育、活课程”的理念,正助力学生在课堂上绽放活力。
“美术课堂是两校探寻集团化办学下资源的融合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不仅我们的老师可以交流,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互相往来学习,共享美术资源。”据百官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勇伟介绍,下一步,教育集团将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各个层面的交流合作,让两校在集团化模式下,以办有品质的活教育为目标,共同开展“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活动,努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幸福地成长。
同步课堂,城乡教育“无距离”
岭南乡学校的录播教室里,正在上课的四年级学生每人身前都摆着一个号码牌,想回答或提问的时候,学生只要举起号码牌示意即可。现场互动交流氛围浓厚,宛如在一个空间内上课。
“同步课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一名教师同时为城乡两个班授课,对方的教师现场维护教学秩序即可。对于百官小学和岭南乡学校这样相距55公里的学校来说,“同步课堂”的效果尤为明显。
“这种上课形式很新奇,‘大课堂’的上课氛围很好。”四年级学生张厉锟告诉记者,他所在班级一直只有10人左右,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上课,“我觉得那边的新同学更加活泼,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回答问题都特别积极,我还有点不敢举手,但那边的老师会叫我回答问题。”
“增加了新的学习伙伴,孩子们注意力都变得集中了。”岭南乡学校教师罗增强说,通过这样的课堂,不但学生坐在农村学校的教室里,能享受到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教师来说,也是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百官小学的课堂更加规范、教师准备更为充分。相对来说,同步课堂会让百官小学的上课教师更辛苦一些,要兼顾更多学生。每次课后,两校教师针对这一节课所作的同步交流,更是我们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学校这个录播教室利用率很高,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岭南乡学校校长张建平介绍,同步课堂形式非常适合岭南乡学校这样的小规模学校。在集团化办学的不长时间里,岭南乡学校的面貌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不仅有了新的目标、充实了新的血液,更有了新的发展动力。
“互联网+下的全新教学模式,给我们双方的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探索永无止境。”王勇伟对集团化办学充满信心,他认为,通过教师交流、同步课堂、行政一体化操作等方面的探索,两校区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和教科研成果资源,努力搭建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展示平台,必将不断提升集团化办学效益和水平,实现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6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