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双11后再创奇迹,时隔7年,重回港股市场,市值达40000亿港元,取代腾讯,成为新股王!
“15年前,我来美国要200万,被30家VC拒了。15年来我没放弃,这次来纽约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这是2014年9月阿里赴美IPO的路演上,马云的一句经典开场白。
而在2013年,香港是阿里整体上市的首选地点,经广泛讨论,香港资本市场还是不肯接受“同股不同权”。于是,阿里远赴纽约,但马云放话“I will be back”。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今天的香港不是昔日的香港,今天的阿里也不是昔日的阿里。
2019年11月26日上午九点半,阿里巴巴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阿里总市值达到4万亿港元,正式成为“港股一哥”。这也是2019年至今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站在这里,我非常激动,今年是阿里巴巴的第20周年,在这20周年生日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中国香港上市。”在上市仪式现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
张勇用三个感谢表达了在香港上市的心情:“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客户,感谢阿里巴巴的所有客户在过去20年对我们的支持和陪伴,和我们一起去探索未来,不断地创新,甚至不断地试错。”张勇说,今天10位来自全球的客户,代表了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未来我们会坚定地和他们一起走下去、闯下去”。
2014年阿里赴纽交所上市时,也是请了生态伙伴敲锣。
对比2014年和2019年,五年里阿里巴巴敲锣人的面孔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
从一群东方面孔变成了“世界面孔”;从一群电商人变成了覆盖不同业态的“跨界人”。
这两个变化,折射了过去五年阿里巴巴从一家电商公司蜕变成为一个业务版图庞大的数字经济体。
目前,阿里巴巴总市值5129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八大公司。腾讯控股总市值4103亿美元,跌出前十,排在第十一。
阿里早期创业团队由18个合伙人组成,随后从“十八罗汉”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在阿里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其组织结构都在不断的优化。
对此,从阿里的战略、业务、组织结构出发,复盘20年来重要演变:
马云时代
从B2B到4大业务,最终集团聚焦阿里系的淘宝、天猫完成十年战略,18罗汉合伙创业,蔡崇信加盟;
从B2B起家:中供铁军炼就了阿里的组织文化;
早期4大业务:B2B、淘宝、支付宝、雅虎 ;
聚焦大淘宝:剥离雅虎,大淘宝不断裂变创新。
张勇时代
从“新零售”到“五新”,集团战略重心从2C向2B转移;
接班和传承:总结张勇对集团的卓越贡献 ;
长期战略:发力2B,打造商业操作系统;
组织架构创新:大中台小前台的网状结构。
蒋凡时代
今年3月,阿里巴巴新一轮架构调整中,淘宝总裁蒋凡兼任天猫总裁,保持淘宝、天猫两个品牌独立发展同时,打通两个消费场景,实现消费者和平台商家的分层运营,满足不同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
此前的2017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任命集团副总裁蒋凡出任淘宝总裁,任命集团副总裁靖捷出任天猫总裁。这意味着时隔1年多时间,蒋凡再次受到重用。
蒋凡是85后,2013年年底,阿里收购友盟,蒋凡以友盟创始人的身份成为阿里一员。在阿里,蒋凡带领手机淘宝实现了淘宝的无线化,淘宝交易的无线占比从百分之十几,增长到80%以上。2017年,蒋凡带领淘宝产品团队,完成了淘宝与手机淘宝的整合。
张勇说道,“过去一年,集团内一批年轻一代管理者快速成长,在新零售的拓展中,需要他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今日的阿里,是通过组织的不断进化,多次成功的组织变革而成就的:
20年来阿里巴巴组织变革简史,可以看出其人力资本运营的创新之道,也是铸就今日阿里大厦的一砖一瓦。
2019年12月13-15日,劳达laboroot创始人、CEO 魏浩征将和你一起深入阿里巴巴总部,在双11、回港上市后,阿里为第二年做组织准备、人才盘点、文化复盘的现场,场景化教学,一同学习交流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本创新经营之道!
联系:陆老师 1361778397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6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