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还在和小孩争输赢?“赢了”孩子没用,“赢得”孩子才是真的赢

还在和小孩争输赢?“赢了”孩子没用,“赢得”孩子才是真的赢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朋友小华跟我讲述了她孩子小雪昨天发生的事情,引发了我对"赢了"孩子和"赢得"孩子的思考。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下午放学后,小雪委屈的跟小华说:"老师今天当着全班的面批评我。"没等小雪说完,小华的暴脾气又控制不住了,立马就说:"你是不是上课开小差了,还是跟同学打闹了。"受到小华的责问后,小雪低着头不愿意说话。

好在小华想起了我时常提醒她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所以小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立马弯下腰摸着小雪的头说:"妈妈心疼你,被老师批评肯定很难过吧。"得到安慰后小雪的表情也没那么委屈了,她说:"我就是发现自己忘记带橡皮擦了,上课的时候跟后排的同学借,老师就说我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其他同学。"

听到小雪说出原因后,小华噗嗤一笑说:"妈妈小时候也跟你一样,被老师这样批评过。"小雪听到后很惊讶:"真的吗?"小华说:"是的,那以后要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呢?"小雪想了想说:"那我就不要忘记带橡皮擦,就算忘了也不要随便跟后排的同学借,可以下课之后再借。"小华点点头:"说的好,而且你也要下课之后跟老师解释一下,以免老师一直误会你哦。"小雪乖巧地点点头。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面对同一个问题,父母总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表达自己的观点,觉得和孩子之间的争论一定要取胜,他们不善于共情,对孩子有比较强的控制欲,其实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孩子往往会逃避和父母交流。可以说"赢了"孩子,输了教育,只有"赢得"孩子,才能拥有未来。

"赢了"和"赢得"的区别

交流过程中,想要"赢了"孩子的父母往往总是以责骂,抱怨,好为人师的姿态对孩子的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批判,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孩子往往没胆量直接和父母闹翻,因此,他们往往会妥协,但是内心并不接受这样的结果,时间一长,孩子往往会把遇到是事情藏在心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这样的父母通常会因为自己"取得胜利"而沾沾自喜,认为父母就应该取得问题的主导权,孩子也必定要听从父母,他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个体看待,他们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强制性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如果孩子接受了,就会认为自己"赢了",并为此感到欣喜。严重的父母甚至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

懂得"赢得"孩子的父母往往通情达理,明白相互理解是沟通的必要前提,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他们能够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维护孩子的尊严,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情况下,愿意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诉说,试着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把烦恼和困难解决。

这样的父母往往可以赢得孩子的尊重,因为交流是双向的,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当然也会尊重父母,由于和父母沟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彼此的关系也相当融洽,所以孩子往往会和父母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感情也会比较深厚。

另外,受到父母温柔以待的孩子通常情商比较高,在为人处世上往往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因为通常愿意好好与他人交流,因为他们懂得尊重他人,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理解。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原始家庭的状况会在孩子身体体现的非常明显,在沟通良好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阳光自信,内心比较强大,对世界和生活有着比较积极的看法。可以说父母是赢得了孩子的尊重,赢得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则是赢得了未来。

如何做到"赢得"孩子

1、 提高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在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顾及他人的感受,把说话当做一门艺术,好好说话是人和人相处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当他人感受到跟你聊天特别舒适,就会愿意跟你交谈,如果一开口就伤害了他人的自尊,使人不高兴,那么是没办法长期相处的。

提高自己的情商,需要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多把赞美的词语挂在嘴边,把要批评的话语用温和的对话说出来,而不是责骂,甚至羞辱。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受到父母的尊重,学会控制情绪,暴躁的父母通常会养出暴躁的子女,好好说话,不仅能培养孩子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提高自己的情商非常重要。

2、 表达理解、但不是宽恕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孩子由于不懂社会规则,法律法规,很多事情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所以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很多时候犯错时因为天真浪漫,当发现他们犯错时不要急于批评,而是需要表达对事情的理解,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错的。

这样做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是非观,通过每一件事情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帮助孩子"社会化",建立健全的人格。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会对大人产生距离感,特别是在自己犯错或者受到父母责备时,如果父母漠视孩子的自尊,认为自己一定要在气势上、结果上取胜,那么孩子会认为父母仿佛在高高的"神坛"上,和自己的距离非常遥远。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目的就在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交流变得畅通,当孩子发现你能体会他的感受时,他们更愿意告诉你事情发生的原因,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4、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责备孩子不应该惹出问题。当父母了解了事情的原因、经过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这能培养孩子积极面对错误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时候孩子犯错了,父母不仅责备孩子,还在孩子身上贴标签,恐吓他们事情的严重性,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但是终究会给孩子内心留下阴影,不仅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可怕,自己也非常差劲,陷入自我怀疑。

5、 学会放手、体面地退出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一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爱他不仅要保护他,养育他,还需要学会放手,体面地退出。

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跟父母会有出入,但父母不能总以为自己就是对的,强迫孩子听你的,如果不听,就给他扣上不孝的帽子。

人生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狂风暴雨也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父母能给他们的是引导、建议、支持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全心全意的去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从自身做起,明白"赢了"孩子没意义,"赢得"孩子才能赢得未来。和子女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懂得说话之道,善于聆听,循循善诱,以培养孩子优秀品德为前提,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去飞。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4845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