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从互联网老炮到海钓达人,他如何弄潮定制旅行+情景电商?

从互联网老炮到海钓达人,他如何弄潮定制旅行+情景电商?

许多人都曾有过环游世界的梦想,向往远方的星辰和大海。对创业者陈涛来说,他用海钓的方式开启了远行的征途,也希望让更多人能够从中体验到乐趣。

陈涛曾是大麦网的高管,并有着十几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2013年,他辞职创办游海,投身海钓事业。目前,游海团队已经带领近6000人次出海,去往全球约60个国家及钓场,其中包括帝王蟹之乡俄罗斯、盛产龙虾和黑金鲍的新西兰、蓝鳍出没的加拿大爱德华等地。

“在消费升级的的浪潮下,人们渴望获得更好的旅行消费体验,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该怎么去玩。海岛游不仅仅是在五星级酒店享受沙滩和泳池,我们还可以乘船驶向大海深处,探索那些见所未见的鱼类,体验别致的海上风景。”陈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同时,陈涛团队还在去年底成立了自媒体公司野行纪,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钓鱼垂类最大的MCN公司。据了解,野行纪将海钓行程中的精彩镜头剪辑制作后,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上呈现给观众。除了海钓,野行纪还在海钓当地拍摄各类特色探奇内容,涵盖人文、景色、美食等。

在陈涛看来,野行纪的意义不仅仅是为线下海钓旅行导流,从海钓内容延伸而来的进口生鲜电商生意,或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爱好中发现创业机遇

陈涛生于新疆、长于新疆,念大学也在新疆。这里堪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陈涛20岁之前都未曾离开过。直到1996年,陈涛去北京找同学玩,这次出远门改变了陈涛的人生轨迹。

当时在同学的引荐下,陈涛参加了金山软件北京办事处的面试,面试他的正是雷军。陈涛鬼使神差的通过了面试,成为金山北京的第七号员工。此后十余年间,陈涛先后在百度、金山、盛大、大麦网等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管,负责网站运营、日常维护、推广等工作。

2013年,陈涛毅然从大麦网副总裁的职务上离职,开始在海钓领域的创业。从互联网到海钓,这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对陈涛来说,却是把原来工作之余的一份爱好,变成了现在的一份事业。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称,自己其实一直十分爱好户外运动,并且对神秘的大海抱有向往。2005年,陈涛无意中在北京钓鱼论坛上,看到关于海钓的帖子。想象着出海钓鱼可能带来的新鲜体验,陈涛激动地报名,跟着论坛中的海钓爱好者一块去了天津。

从那以后,陈涛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海钓。从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间,陈涛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从北向南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可以海钓的城市。

“相对淡水钓来说,海钓是更容易上瘾的。”陈涛解释说。淡水钓需要特别安静的等鱼,是比较静态的运动,适合修身养性。海钓则是开船去找鱼,挑战一些未曾经历过的危险,充满了刺激性。同时,海里鱼种比河里多得多,会给人带来更多惊喜感。另外,海里常常会钓到一些大鱼,甚至比人都要大好几倍,需要用尽全力去拼搏。在最终征服巨物之后,海钓者会收获巨大的成就感。

在游遍国内渔场之后,陈涛2007年开始尝试出国海钓。陈涛介绍称,自己的第一次出国钓鱼是去往马来西亚。当时陈涛组织五个人一块出国,参与马来西亚华人组织的海钓俱乐部活动。

“那次出海对当地爱好者来说,可能并不是收获最丰盛的一次。但对我们这些中国爱好者来说,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们钓到了很多以前完全没看过的鱼种,也看到很多专业钓鱼船和钓鱼设施,是跟国内不太一样的。”陈涛回忆说。

于是,陈涛开始每年都去国外钓一两次鱼。大约2011年左右,受陈涛的影响,不少毫无经验的朋友也逐渐对钓鱼产生了兴趣。他们有些是对大鱼的长相、口感好奇,有些是想旅游体验海上美景。

在带朋友海钓过程中,陈涛发现,并不是只有发烧友才对海钓感兴趣,喜欢旅游的普通人也会愿意体验这种玩法,有些甚至逐渐变成了钓鱼发烧友。国内虽然有一些海钓俱乐部,但主要针对专业爱好者,很少面向普通大众。而且这种俱乐部的盈利方式是卖钓鱼装备,很少提供服务,给人带来的体验也并不太好。

意识到市场的需求点和空白点之后,陈涛选择离开大麦,从一间民宅起步创办了游海。时至今日,他仍清楚记得离职日期是2013年10月22日。

做让小白用户上瘾的海钓定制旅行

创业之初,游海想尝试做以海洋运动为主的门户型网站。但半年后陈涛发现,网站运营成本高,实现收入慢,仅靠自己和朋友凑的100万初始资金很难维持下去。

“真正创业之后才发现钱是不够用的,要花销的地方太多了。”陈涛无奈地说。于是团队不得不把网站关了,开始踏踏实实考虑如何赚钱,最直观的做法就是组织线下海钓团。

陈涛坦言,自己有经验、市场有需求,组织海钓游是最合适的出路。但其实自己心里也纠结过一阵,毕竟把一项爱好真正变成一件经营赚钱的事,面孔的转变并不容易。如果稍有做不好的地方,也容易挨骂遭埋怨。

但陈涛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做服务中后发现,这件事确实能够让更多人体验到海钓的乐趣。朋友体验好后相互间口碑传播,业务也随之越做越顺。2014年一年时间里,游海做了21班去马来西亚的包团定制行程,每班人数14人左右。这让公司从最难时账上只有2万块,转变为到年底时甚至实现了三五十万的利润。

“如果我们定位做钓鱼发烧友的生意,可能早就关门了。因为发烧友的人数是有限的,想从他们身上赚钱也不容易。我们从小白用户做起,培养用户习惯再通过口碑传播,所以能够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他说。

在陈涛看来,海钓的用户基础非常广泛。与冲浪、潜水、滑雪等主题性运动相比,海钓的门槛低得多,容易让人快速从中找到乐趣。比如滑雪可能需要先有两三次的练习,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但钓鱼是基本不需要学的,甚至当新手和老手一块下杆钓鱼时,老手并不一定会比新手收获更多。因为鱼咬哪条钩是有运气成分在里边的,新手唯一需要掌握的就是,如果大鱼上钩之后,如何与之搏斗,最终把它拉上来。

“同时,海钓是不容易腻的。因为全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都有所不同,代表性鱼种的差异也较大。人们每到一处新地方,总会有不同收获的可能。”他说。

目前,游海团队已经带领近6000人次,去过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近6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复购率超过50%。行程中不仅仅是海钓,还有当地的特色项目,比如马尔代夫的浮潜、俄罗斯的抓虾等。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十波人想学我们做这件事,但都没有做起来。”陈涛说。游海的强项是做服务,团队会提供海钓装备及帽子、墨镜等必需品,教授钓鱼技巧,帮助拍摄剪辑纪念视频等。

同时,游海团队在海钓这件事上富有专业度。陈涛表示,组织海钓团不是简单的租船、招人,其中涉及选址、路线规划、服务等多方面细节。游海团队趟过许多坑,才走到今天。

比如由于海关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游客钓的鱼是不能带回国的。曾有人提出在当地卖鱼的想法,陈涛和朋友最初也做过这种尝试。但发现当钓鱼和赚钱挂钩之后,大家往往玩的没那么开心。因为人们会不愿意把自己钓的名贵鱼种跟队员分享食用,在当地卖鱼时,鱼价又远低于国内价格,这让游客对活动组织者产生不信任感。

“所以后来我们干脆不提卖鱼的事了,钓完鱼后大家该吃的吃,该放的放。想送给船长和船工的,就送给他们,这样反而会玩得更洒脱一些。”陈涛说。

发力自媒体业务谋电商变现

在发展海钓团业务的同时,游海团队也从2015年开始做周边业务,生产设计钓鱼主题的服装等周边产品,并自主研发了钓鱼模拟机。陈涛表示,目前团队的海钓、衍生品和钓鱼模拟机三块业务均以独立公司的形式发展,并且都处于盈利状态。

2018年底,陈涛联合另外两个朋友投入300万,一块创办了野行纪,开始延伸做自媒体业务。“多年的海钓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视频内容资源。”陈涛说。他随手打开自己的手机向记者展示,仅手机里的视频素材就有9000多个。

目前,野行纪以“野行涛哥”为主要IP,在抖音、快手、B站、西瓜视频等平台的累计粉丝量已经达500万。除了“野行涛哥”,野行纪还孵化了其它钓鱼相关账号,成为钓鱼垂类最大的MCN公司。

“野行涛哥”在部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运营页面

陈涛解释称,团队最开始只是发未经剪辑的素材,比如一条鱼出水的精彩片段等。后来不断打磨,内容逐渐成体系,有段子类、百科问题类、访谈类等多种形式的海钓视频内容输出。未来,团队还将尝试海洋环保、鱼类放生、国外生活方式介绍等多方面的内容尝试。

野行纪在视频领域的优势在于,首先,公司是国内海钓领域的唯一头部公司。第二,公司取景地都是鲜有人迹的未开发区域,而非成熟的旅游景区,会让观众更具有新鲜感。同时,如果有竞争对手想跟进做海钓视频,可能会花费较大的制作团队成本。野行纪利用原有的游海带团模式,可以分担大部分的出海成本。

对于自媒体业务的变现,陈涛表示,目前野行纪已经有多种盈利模式。首先,同其它视频账号一样,当播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团队可以通过广告分成变现。陈涛透露,公司目前所有平台广告分成加起来有接近5万元,当这块收入做到10万元时,基本可以养活整个团队。

第二,对野行纪自身来说,许多用户在观看海钓视频后,会留言询问相关行程。自媒体带来的线下海钓新客源转化,已经占到总体客源的1/3左右。同时,还有些用户会购买钓鱼周边产品和装备。

第三,还有不少用户对视频中鱼类的兴趣在于吃,进口生鲜电商是野行纪正在开发阶段的业务,预计将在明年一月份正式上线。

陈涛表示,许多生鲜平台强调自己是原产地生鲜,但很少有厂家真正带消费者去原产地看看。野行纪通过游海的定制海钓团,恰好可以去到俄罗斯帝王蟹、加拿大蓝鳍金枪等很多生鲜的原产地拍摄视频内容,这保证了生鲜货源的真实性,容易引导消费者参与购买。

这类似于情景化电商的概念,而对野行纪来说,不需要自建生鲜配送渠道这样重资产操作。团队只需跟当地已有的成熟运输渠道合作,即可将生鲜运往中国,在国内做生鲜产品的零售。

“生鲜电商将是团队最有商业潜力的业务,我们将重点在自媒体业务上发力。”陈涛说。

海钓线下团业务帮助公司培养了基础用户,带来了很好的视频内容和稳定的现金流,但存在一定的天花板。团队今年已经带1000多人出去,做了100多班海钓定制团,一年的流水有1000多万。不过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班出海,已经接近业务饱和状态。这块业务如果再扩张,人员、海洋资源等各方面都具有局限性。

至于渔具、鱼竿等衍生品的销售,则更是在小众圈子的低频消费,而生鲜电商是面向大众的高频消费。陈涛解释说,野行纪在一年时间里已经积累了近500万粉丝。如果其中20%能够转化为客户,去购买客单价200元左右的生鲜礼盒,将带来2亿左右的流水。

同时,考虑复购率和账号粉丝数量的不断增长,这块业务将拥有不错的变现空间。基于未来的发展和投入情况,陈涛正考虑开放自媒体业务的对外融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052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