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人民日报:大学生混日子不失业天理难容 家长:还有更难容的

人民日报:大学生混日子不失业天理难容 家长:还有更难容的

一直以来,一些大学生混日子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大学生,在学校昏天黑地玩游戏、谈恋爱,白天睡大觉,逃课,挂科。但是,没事,时间到了,也就毕业了,因为学校里有“清考”制度,什么也没学到照样合格,然后毕业。

毕业以后呢,结果是大学混了四年,混成了废物,还想着高薪,基层的工作根本不正眼瞧,于是毕业即失业。这些失业的大学生,从来不会自我反省,反而怪社会不公,怪用人单位瞎眼,不识大才。谁知道,四年大学读下来,早就把当初一个有志青年读成了废物。

所以,人民日报曾经痛批这种现象说,这些浑浑噩噩的大学生,不失业简直天理难容。确实批得好,骂得好,会骂醒一些学生,让他们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从而从头再来,发奋努力,从废材再变成人才。

但是,公允地说,学生在大学里,挥霍着家长的血汗钱,浑浑噩噩混日子,这不能单单怪学生,没有大学里适宜混的土壤,学生是根本混不下去的。如果学校和老师严格要求,狠抓质量,不迁就,严进严出,学生又岂能混得下去?

这就叫一分为二,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如有学生家长说的,混日子的大学生确实天理难容,但造成学生混日子的大学和老师,更天理难容!

我认为说得很到位,也确实如此。最近,不断看到大学清退学生的消息,河北体育学院一次清退40名学生,有学生不服而闹得沸沸扬扬。中国地质大学更厉害,一次性清退52名研究生,其中42名是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也清退了16名本科生,而复旦大学也出手清退了12名学生。

这些学生违反学校规定,触及了清退条款,被清退也是咎由自取。但是,这里也有学校延续下来的不良惯性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是转型时期没有能跟上形势,还抱着以往的旧规则不放而被清退的。而旧规则,并没有全部清除,有些学校还存在,甚至还很严重。主要有哪些呢?

其一,“水师”横行。大学一些老师,只挂个名是学生的老师,学生跟老师见不着面,上课尽是敷衍,没有一点干货,这样的老师,教育部有个形象的说法叫“水师”。水师横行,学生想学也学不到东西,这可不能怪学生混。

其二,“水课”泛滥。一些大学老师,对于上课连一点兴趣都没有,都是替身(学生、辅导员)代劳,偶尔亲自出面,也不作一点准备,随便水一下,课混过去了,学生呢,一无所获。这样的水课泛滥,学生也就跟着混了。

其三,课程不实用。大学里有些课程,还是几十年的设计的,教材也是陈旧的,早就跟时代脱节了。而这样的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习。学生对这样的课程肯定是没有一点兴趣,逃课也就很正常了。

其四,教学方法陈旧。一些大学老师,从来不研究教法,从来不想过学生的感受,上课照本宣科,有PPT照着念都是“先进”的了。这些老师心中,学生听不听,听到什么,学到什么,都跟他无关,只有自己的课上了,也就结了。

以上问题,主要也是因为有“清考”制度存在,老师不在乎,学生更不在乎,老师混过去了,学生也就混过去了。现在,教育部已经叫停了清考制度,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已经成为共识。教育部举措频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大学开始抓质量了,于是有些学生不适应了,于是便被淘汰了。

在当今教育部狠抓大学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混日子的学生天理难容,而混日子的大学和老师,就更天理难容!

大家对于有些学校、老师和学生,在今天很抓大学教学质量的形势下,还没有警醒,仍然抱着混的态度这种现象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443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