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巅峰体验并不是下单的那一刻,而是快递包裹陆陆续续到来,以及拆快递的那一瞬间(不接受反驳)。
每年的“双11”大考犹如一场接力式马拉松,除了平台优惠力度、下单操作顺畅度、商家发货速度,快递时效和服务也是决定整个“双11”买买买体验中的一环,而且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据小编了解,今年快递配送速度虽然很快,但末端的服务质量却打了折扣。这两天,成都一个快递网点就因为“双11快递当天不取就退件”被曝光。由于双11期间货物太多站点放不下,该快递点贴出通知,限居民当天领取,否则第二天就会把包裹退回公司。
大部分快递点和快递员没这么霸气,但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将送件服务缩水。北京通州的吴女士就吐槽说,自己“双11”期间购买的商品全部都被丢在了快递柜。令她为难的是,今年买的不少商品都是米、面、食用油这类“重物”,她不仅要自己亲自搬运上楼,还得缴纳寄存的费用。
朝阳区的于先生也表示,“双11”购买的商品均无法上门配送,甚至需要到小区门口取货,就连平时上门送货的京东也变成了电话通知,需要他自己去小区门口取货。
小编还专门针对今年“双11”物流做了一组小调查:
28%的消费者遇到了未经同意包裹被放入快递柜的情况
14%的消费者遇到快递被放入超市、水站等寄存点的情况
50%的消费者表示,自己的包裹是由快递员上门送货
对于快递员是否应该送货上门这一问题
71%的消费者认为不配送上门不合理
78%的消费者无法接受取件时另付寄存费用
针对物流时效问题
76%的消费者对“双11”高峰期的快递延迟送达表示理解
国家邮政局数字统计,今年“双11”购物高峰期,全国快递行业邮递件业务量将达28亿件,210万一线快递员平均每人每天要送240多件快递。面对鸭力山大的工作量,快递员在时效和服务上就不得不选择前者了。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双11”很多快递公司将“签收率”作为重要指标,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保障了物流高峰时期的物流时效,但同时也影响了末端服务。“既要求完全送货上门,又要保证物流速度足够快,目前快递公司难以实现二者的一体化。”也就是说,物流高峰期,时效和服务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问题难道很难破解吗?
专家表示,由于今年“双11”物流送货时效有较明显的提升,所以不少快递企业在末端的服务有一定的挑战,导致部分消费者的快件出现送货不上门、将包裹自主放入快递柜的情况。不过明年这种“二选一”的情况将会好转,达到速度、服务一体化的水平。
当然,随着物流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调整,包括智能快递柜的应用,以及末端快递+便利店、快递+自提站点,及众包即使物流平台参与派送,改变了传统服务的流程,我们也需要逐渐适应。
陈韵哲/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3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