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内向的孩子,脑海里跳出来的就是:不善交际、不会沟通、不自信、表现平平……似乎更多的一些负面评价。作为家长,一旦有个内向的孩子,就想着趁着孩子还小,去培养一下胆量;或者说,让孩子锻炼得更外向一些。
诚然,现在社会似乎更加看重外向性格,那种在人群中口才出众、自信满满、敢于表现的人,总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而内向性格,因为默默无闻的特点让人容易忽视。
只是,内向性格真的是缺陷吗?它有哪些潜在优势?我们如何保护和激发这些优势呢?
内向性格不是缺陷!
1、内向的生理基础
“内向”是由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最先提出 ,他将面向外部世界的行为称为内向;面向内心世界的行为称为内向。同时,他指出,并没有人是绝对的内向或外向,而是或多或少再有另一种特质。
- 大脑
我们接受到信息,都会使大脑受到不同的刺激,然后把它同记忆和关联的事物编织在一起形成知觉。而这些知觉,并不是单独孤立的,有它们会互相联接、碰撞,不同的组和排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或者作出一个决定。
而大脑除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还会分为前后两部分。内向孩子的大脑前叶更为活跃,那里控制着人的行动;外向孩子的大脑后叶更为活跃,那里控制着人的思考。
如果把大脑前后叶比作家长,更为活跃的前后叶就相当于一个不停对着孩子发号施令的家长。而内向孩子,他的前叶家长就不停地控制着他的行动,让他想得更多、动得更少;相反,而外向孩子,他的后叶家长就更多地控制着他的思考,导致他们更倾向动如脱兔,却很少静下来。
- 神经递质
当神经元接受到外界刺激时,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而神经递质就是在突触传递过程中担当“信使”。大脑里有许多种神经递质在流动,每种神经递质都有不同作用,使人产生不同的行为、思想和情感。而内外向孩子的主要使用的神经递质也不同。
乙酰胆碱能使大脑长时间保持深度注意,控制着唤起、注意、意识、知觉学习、睡觉和觉醒等重要活动。内向者主要使用的这个神经递质,它会减缓身体的活动,进而使大脑集中注意力,它在大脑里的回路较长。
多巴胺控制动作、喜悦、行动力,对警觉意识 ,尤其是对新鲜事物的兴奋感必不可少,它的回路较短。我们都知道,运动可以产生更多多巴胺,让人感觉到快乐,这是因为多巴胺是一种能让我们感觉非常愉快的神经递质。而外向者的首要神经递质就是多巴胺,它能促进外向者勇于探索,有更多行动。
- 神经系统
当外部世界的感知传递到大脑,并作出反应时,大脑和身体需要建立某种关联,这就需要依赖于人的三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 外周神经系统,它是身体与大脑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组织
- 自主神经系统,它控制着意识之外的身体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它们两者具有相互阻抑作用。副交感系统倾向于储存能量,起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系统倾向于迅速行动,起兴奋作用。
内向孩子更喜欢抑制神经系统的节奏;而外向孩子对于兴奋神经系统感觉更好。
2、内向的表现形式
由于上述三种生理基础的影响,会导致内外向孩子的表现截然不同。
- 对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
比如在幼儿园吃饭时,老师一句无意的话“快点吃啊”,原本只是提醒孩子要注意速度。对于外向的孩子,他接受到的就是“吃饭要加快速度”,赶紧吃就行了。而内向孩子却不一样,他可能还会注意到老师讲话时比较严肃;只说了他一个人,没说其他小朋友;今天的菜不太喜欢……这些交织在一起,他就会得出结论:老师在批评我!
对内向孩子来说,如果外界环境过于丰富,造成刺激太大,这样容易让他们觉得忙不过来。所以,一旦到了陌生环境,他们的大脑处于处理各种信息,而没法作出相应的反应,最后行动表现迟疑。
- 喜欢安静环境
如果要想恢复能量,内向孩子需要更安静、低刺激的环境,有利找回自己的内心力量,重蓄能量。
内向孩子的大脑的神经递质中是以乙酰胆碱为主,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于自己的内心,专注力强,而对外界交往兴趣相对较少相比运动,更喜欢安静的活动。
- 爱钻研
而高度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专注力,让内向孩子喜欢深入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对于一些在旁人看来又复杂又枯燥的东西,他们却能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 陌生环境比较沉默
内向孩子使用了整合无意识与复杂信息的较长的脑回路。所以,他们处理信息的时间较长,但同时也能把更多的与新信息相关的思维与情感内容整合在一起。所以,在与人交流时,如果是陌生的人,或者是新的话题,他们需要更长时间来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最后才发言。这就使得内向孩子人际交往时,经常保持沉默、迟迟不开口。
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习惯使用长时记忆。一方面,他们在短时记忆上不太擅长,刚开始学习新的东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一旦他们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将其转化为知识储备,不断提供大量的资料储备。
综合这些表现形式,就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内向的孩子害羞,不善与人打交道;公共场合他们不会去表现自己,而是当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与人相处时,似乎不大友好,比外向孩子更慢交到朋友,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交到朋友。
3、内向的潜在优势
了解了内向孩子的生理基础,以及相应的表现,我们就能从中看出内向孩子那不为人所觉察的潜在优势:
- 擅长艺术创作:
因为内向孩子的敏感,让他们对周围的世界都拥有超高的觉察力,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变化或差异,以及对方的情绪变化,他们都能体察出来。如果将这些特质带到艺术创作里,能更能打动人心。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喜欢钻研,这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深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作出成绩。
- 更好相处:
内向孩子在与人初相识时,并不会表现得很主动。但如果相处时间变久,彼此熟悉后,他会是个很好的朋友。他说话不多,却是个很好地倾听者,并能敏感地捕捉到你的情绪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内向孩子虽然朋友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都会有自己相处得很愉快的好朋友。
在精不在多,这是内向孩子的交友之道。
- 热爱学习:
喜欢静处,热爱研究,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他们天生具有热情。一旦激起了学习兴趣,他们无需旁人督促,自己会深入研究,自驱力强。
父母如何做
了解了内向孩子的表现及潜在优势,你或许还是担心: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上,一开始总是慢半拍,怎样才能帮孩子更好地激发他的潜在优势呢?
下面我分别从学习和社交两方面来详细展开:
1.学习方面
- 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按照自身的节奏来
内向的孩子主要是从自身内部来获得能量、满足和安全感,如果外部的环境太多嘈杂、纷乱,会影响他们自己的节奏、分散注意力。
而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汲取,也需要更多时间去调取大脑里的工作记忆,并与之连接、分析并吸收。当他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外部环境,看上去面无表情,但是不要去打断他,或要求他作出回应等。给他时间去消化这一切,此时,不打扰是最好的陪伴!
- 营造宽松和包容的环境,减少刺激。
前面提到过,内向孩子如果没有准备好,他们是不会轻易发言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尊重和包容,以便更好地思考问题。在轻松自如的环境里,他对于自己之前深入研究的话题,可以轻松打开话匣。
内向孩子因为对外界比较敏感,如果刺激太多,孩子会觉得疲于应付,因为大脑忙于接受各种刺激、处理信息、作出回应。对于内向孩子来说,低刺激的环境更加舒适,他们可以把处理外部信息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 必要时给予孩子喜欢清晰的信息和指引
内向的孩子因为敏感,对周围的信息容易接受到。一旦发现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甚至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可以自己深入钻研,寻找答案。相比别人提供正确的结果,他们更享受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果你的内向孩子对着某个问题冥思苦想好几天,不要担心他会气馁,也不要着急他无法解决。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自驱力强。相比最后的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最大的学习收获。给予他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如果他主动来找你帮助,你提供他所需要的清晰信息和指引就行了。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这样会打消他们的学习乐趣。
2.社交方面
- 提前告知即将发生的事情
内向孩子对于突如其来的事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和接受,才能做出回应。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如要带孩子去参观学校、有亲戚朋友将会来拜访、将和某个小朋友一起去游玩等,提前一两天告诉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并观察他对此的态度。如果是本来比较期待的事情,他将融入得更快。相反,对他来说如果是个不小的挑战,提前告知有助于减少他的焦虑。
另外,提前告知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计划,孩子自己需要哪些准备,如何更好地应对某种场合。同时,适时地表达你的鼓励和信任,会让孩子感觉到更有力量去展现他的社交能力。
- 父母以身作则,理解他、接纳他,不强推
内向孩子在新的场合会比较紧张,不爱说话。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戚朋友时,就会要求孩子喊长辈。对于内向的孩子,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可能因为初相识,或者陌生环境,让他们感到紧张、羞怯。有的孩子甚至会躲到父母的身后,这都是他们的正常反应。可如果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出来打招呼,并且当众批评孩子,扣上不懂礼貌、胆小等标签,只会让孩子对类似场合有着更深的恐惧感。
相反,如果家长和朋友互相问好,以身作则。并向对方解释,“他需要点时间来熟悉你们。”这样,孩子被接纳后感觉更安全和自在。
如果有小朋友在场,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一两个合缘的孩子,让他们尝试着一起玩。人数太多,对于内向孩子来说,他会感觉应接不暇,慢慢就退出这个圈子。而一两个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的话,他就能集中精力来处理与人相处这件事。
- 事后复盘
参加完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复盘。
这个复盘,和平时我们自己的复盘不同,并不需要一一罗列各种已完成、未完成目标。和孩子一起,不经意间聊聊。不要太过严肃,尽量放轻松,倾听孩子对于过去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是喜欢和满意,是否期待下一次类似的活动?
如果是失望或沮丧,哪些地方让他觉得不舒服?
如果孩子愿意聊,花更多时间去倾听。而不要急于下结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一旦复盘变成事后算帐,孩子不但不愿和你继续谈论,过多的批评一觉会让他对社交活动带来更大的压力,以至逃避。
一般来说,内向孩子不愿主动去结交新朋友、融入新圈子。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出去活动,碰到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大人主动去打招呼 。一般情况下,如果家长们经常带着孩子在一起玩耍,孩子间慢慢就变得熟络了。
另外,内向孩子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受欢迎,他们的朋友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内向孩子来说,这是他们自己最好的方式,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们去广交朋友。
结束语:
于尔克.舒比格写过一首诗: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洋葱、萝卜和西红杮,
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
默默地成长着。
我很喜欢这首诗,觉得内向孩子就像这首诗里的南瓜。虽然他们已经存在,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被接受,总是需要不断努力,去成为别人眼中的一个洋葱、萝卜或西红杮,美其名曰“锻炼”。只因,外向孩子更受欢迎,更被大众所接受。
作为家长,我们爱孩子,不是去爱一个我们理想中的孩子,而是爱孩子真正的他,让孩子更好地成为自己,才能让孩子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做自己,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孩子也是如此。
作者介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阅读推行者,育有一枚小书虫。带娃之余,努力用文字分享自己所学所用。感谢点赞、转发或收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3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