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7岁女孩眼睛被男同学强行塞纸片:地狱空荡荡,恶魔未成年

7岁女孩眼睛被男同学强行塞纸片:地狱空荡荡,恶魔未成年

昨天一个微博热搜把我的心生生揪疼了:

自从9月份开学以来,河南的李女士发现女儿的眼睛里时不时地会冒出纸片,在往后的一个月里,取出的纸片至少有几十片。

视频时长:32秒

好好的孩子眼睛里为什么会冒出纸片?得知真相的李女士崩溃了。

女孩哭着说,当天在学校,有两名小男生按住女儿,另外一名小男生则负责往女儿眼睛里塞纸片。

现在女儿的视力严重下降,妈妈跑遍全国的知名医院,医生都说没有见过这样的病例,不敢保证女孩眼里已经没有纸片。

记者找到校长,校长说:七八岁的孩子没啥恶意,在一起就是玩。

这样的话竟出自一位校长的口中,简直让人大跌眼镜,这位校长,你是不是对玩有什么误解?

如果这就是你定义的「玩」,那请你也这样玩一玩,找个人把你摁住再往眼睛里面塞纸片。

作为教育者只是把这样严重的校园霸凌行为轻描淡写说成“玩儿”,究竟是在推脱责任,还是在替霸凌男同学掩盖事实真相?

这个事情让我心里闷闷地堵了很久,前有《少年的你》,后有女孩眼里被强塞纸片,无论校园阴暗面再怎么被撕扯向光明,里面望去依然是无尽的黑洞。

星星光亮照到了校园霸凌的一个角落,找不到那些施暴者的心里。

当人们口伐笔诛校园暴力时,又有多少孩子正在被拖进绝望的深渊。

地狱空荡荡,恶魔未成年。

而让我细思极恐的一点是:本学期开学,李女士的女儿已经遭受到如此严重的霸凌,那么时间往前推,这个女孩的校园生活一直以来必定是“动荡”的,而作为家长李女士竟然不知。

校园霸凌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关于校园霸凌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你家的乖孩子,就是好欺负!》,里面详细阐述了易被霸凌孩子的特征、父母与孩子应对措施、身为旁观者的能做什么等问题。

但是今天我还是想和大家谈谈【霸凌】这件事,因为影视作品以及新闻事件所体现的霸凌已经上升到殴打侵害身心的层面,这都是显形的、最严重的暴力,不得不引起重视。

可是校园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隐性伤害:

· 如果孩子遭遇恶意人身攻击和言语贬低怎么办?

· 如果孩子被坏孩子盯上了,总被推推搡搡怎么办?

· 如果孩子被孤立、被排挤、被造谣怎么办?

· 如果孩子遭遇性侵害的威胁,要怎么远离危险?

【隐性伤害】大多数都是严重霸凌的开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关于隐形伤害,前段时间发现了一套非常好的绘本,通过贴近孩子内心,充满共情和温暖的小故事,教会孩子们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这套《别让伤害靠近你》一共有五本,分别讲了:肢体霸凌、语言霸凌、情感霸凌、身体侵害和隐性霸凌。

每本书很规律性的分为四个部分,都紧紧围绕内容和霸凌知识:

一、写在前面的话

对书中所写的隐性伤害做出前导性概念阐述,让家长与孩子对隐形伤害有了界定,并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思考。比如——

《不!我不喜欢这种话》言语霸凌:同学间若态度友好地开玩笑或取绰号,则不失为乐趣。但是骂人、羞辱和威胁都是言语霸凌的表现,绝不能纵容。

《不!我不喜欢被推搡》肢体霸凌:包括打人、使绊儿、踢踹、吐口水和揪头发等,也包括人身威胁和损坏他人财物。

二、 关于xx霸凌你必须知道的事

故事结束后,作者会总结出情节中实用的自我保护知识和共情安慰。这些语言会安抚孩子心理,告诉孩子们正确保护自己的方式。

并在末尾暖心的鼓励孩子们:如果你正在遭遇这种霸凌,一定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是最爱你的人,会全力帮助你。

受到霸凌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支撑和倾诉真相的勇气,这页安全常识的总结,就是帮助孩子听懂、记住、说出、做到学会辨别和远离隐性伤害。

三、 角色扮演手指偶

这套绘本色彩柔和,人物形象都是卡通风格,每本书末尾都有一页角色扮演手指偶卡片,家长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和孩子们排演一系列情景剧,让孩子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沉浸式地体会隐形伤害对人对己的影响。

这样既能避免被伤害,也能让孩子体会到被霸凌者遭受的伤害,在必要时提供友爱和帮助。

四、故事部分

5个故事都是会真实发生的校园隐形伤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可以将“我”的情感融入进孩子的情感中,更容易产生共情。

故事节奏精炼,开篇直奔主题,从描写“我”的心理和周围环境引出霸凌事件。

比如在《不!我不喜欢被戏弄》中,被霸凌的是一只叫凯利的小狐狸。他面容哀愁,远离同学,在听到隐约的嘲笑声时,他只希望校车快点来到。

凯利因为家里贫穷遭到同学排挤,不能先上校车,口袋被塞垃圾,被骂没教养,被嘲讽长得丑。

“我感觉自己像只虫子,一只渺小的、讨人厌的虫子。”凯里开始焦虑、自卑。

每本故事都有一句强烈的内心独白:

贝利遭遇了坏同学的肢体霸凌,听见下课铃声紧张得胃要打结了。

凯西遭到了足球队队友的语言霸凌,强忍泪水,紧张到想吐。

托尼遭到了体育老师的身体侵害,害怕得不想上学。

如果这些都是我们的孩子可能会遭遇的,光是想想,我都不寒而栗。

大约1/3的儿童都曾在学生时代经历过霸凌,所以隐形伤害的绝对不容家长忽视。

在故事情节中,处处都隐含着自我保护的守则,家长们可以根据以下守则引导孩子思考:

1. 避免独自出现在偏僻的地方,不跟陌生人走

坏人往往会对单独行走的孩子下手,保护自己的第一准则是不要在偏僻的地方独行,如果有大人让孩子帮助他们去做些什么,也不要答应。

2. 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警惕让你困惑的不合理要求和触碰

很多孩子在第一次身体被侵犯时都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但是他们心理上一定会觉得不舒服、害怕、不安,这是一定要坚决说不,拒绝对方要求,及时告诉家长。

3. 尽量呆在人多的地方,呆在监护人或者老师的视线里

大多数同龄的霸凌者都会忌惮大人的权威,和人群在一起,不离开监护人的视线,侵害者就无机可乘。

4. 相信父母是坚强的后盾,自己永远不孤独

很多孩子挨欺负后不敢说,就是怕遭到更严厉的批评,父母平日里就要多多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保护,这样家长才能及时发现隐性伤害。

5. 多交朋友,强大自己的交友圈

有朋友的孩子相当于有一层隐形的盾牌,即使受到霸凌也会得到朋友的支持和保护,有朋友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凌。

6. 多参加校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身体好,活力满满,不显羸弱,这样的气场会让孩子远离霸凌。

8. 不要表现出害怕,自信是远离霸凌的法宝

被霸凌的孩子越叫喊、越害怕越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抬头挺胸,保持自信,拥有自信从容的精神面貌,更不容易成为霸凌的对象。

我们将孩子带到这世上,想要保护他们一辈子周全而不能,这是为人父母的无奈,也是孩子必经的成长。

所以我们更要趁早教会孩子去辨别、认清从而远离那些隐性伤害,在火苗点燃时及时扑灭,才能避免火势汹汹带来的一辈子伤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1555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