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显为何要为武则天立无字碑

李显为何要为武则天立无字碑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武则天亲自撰写5000字,为唐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文;东侧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由武则天在世时所立,可是却没有一个文字。

 狄仁杰却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当廷诤谏道:‘假如盗取长陵一抔土,又将如何治罪?’汉文帝因此只杀其一人。

  陛下的律法悬挂在宫外阙门上,罪不至死而要处死他们,如何取信于天下?现在只因误砍一棵柏树,便杀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气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杰有复国之功,武则天称帝后,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唐中宗)不可。”武则天大怒。

  狄仁杰却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当廷诤谏道:‘假如盗取长陵一抔土,又将如何治罪?’汉文帝因此只杀其一人。

  陛下的律法悬挂在宫外阙门上,罪不至死而要处死他们,如何取信于天下?现在只因误砍一棵柏树,便杀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气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杰有复国之功,武则天称帝后,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唐中宗)不可。”武则天大怒。

  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便让狄仁杰解梦。关于这个梦,史籍记载有两种说法:

  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李显、相王(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1.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2.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3.武则天是一个有 自知之明 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专家在一次考察时,无意间发现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排列整齐的方格子,经考证,这并非后人为之。专家推断,方格子是准备刻字用的,而方格子数约有3300个,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那么为何准备好的碑文没有刻在石碑上呢?

武则天生前已经将撰写好的内容交给了 李显 ,神龙政变 后被迫让位,作为儿子的李显,虽然不能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也说不出歌功颂德的好坏,只好不刻文字,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7960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