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生儿育女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孩子的作为我们最亲近的人,又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个体,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这个世界上真的很缺一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个好父母。
今天早晨,家里发生了一件事,因为孩子吃早饭的时候速度慢,边玩边吃。我吼了他两句,在我的淫威之下,孩子委屈的灌进去半碗粥,就去上幼儿园了。当家里变得安静之后,我回想今早的事情,感到后悔,说好了做个不吼叫的父母,怎么又这样了呢。其实最近有意识的在学习一些控制自己情绪的课程和书籍,但是脾气上来的时候,什么方法书籍,全都丢到脑后。
为此我不得不又拿起相关资料,重新复盘梳理,找出觉察和转化自己情绪的方法。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巩固我的知识,顺便也给有相同问题的父母有一些借鉴作用。
首先,情绪是需要梳理,流动起来,而不是一味的镇压和控制。压制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一次井喷式的爆发,那样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
做法
1.觉察 情绪的根源,慢慢的接纳它,然后慢慢弱化,转化掉。
根源就是发脾气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工作上的事情、夫妻之间的关系、自我价值感缺失、还有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重点要提一下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背后都带有自己父母的影子。尤其是特别严厉或者有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不就是过分严厉型,要不就是过分溺爱型。其实大人们冷静下来,想清楚原因,有的时候发脾气并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孩子某些不当的行为只是导火索,家长发脾气只是因为迁怒。想清楚根源,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对孩子过分苛责。
2. 转化 转化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绪没有爆发之前。最好的办法是在情绪爆发之前先控制住,一共有五个办法。①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对于女性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舒缓情绪。②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至少40分钟。运动可以帮助身体分泌控制情绪的激素,让你感到愉悦。③请家人帮忙,主动寻求爸爸的帮助,在妈妈特别疲惫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请爸爸先来照顾孩子一会。④保证自己的特殊时光(给自己约朋友独处时间)。⑤告诉孩子,妈妈现在情绪不好,让孩子离开一下,妈妈发脾气只是因为心情不好,跟你没关系。
第二阶段:情绪爆发以后。做法: ①停下发脾气,深呼吸。然后,转移注意力。比如:数颜色 ②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告诉孩子。告诉孩子生气的根源,妈妈问什么生气。可能你生气的原因是源自于担心,相信孩子会理解你的。
联系自身,我发现自己绝大部分发火的原因,是源自于担心,担心孩子吃不好饭,影响身体健康,担心孩子不穿鞋,着凉感冒……太多的担心积压在内心,变得焦躁不安,转而爆发。虽然现在的我还是会对孩子发火,但是10次至少能有5次不发火,对我,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进步。在这一点上,我的孩子处理的比我好,一次在我发火的时候,他主动跟我说:“妈妈,我好爱好爱你。”这是我们的暗号,我们约定如果谁生气了,就要这样提醒对方。我相信,如果你的孩子这样说,你一定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假如你像我一样,一下没忍住,对孩子发火了,也不要担心,我们的孩子是最能包容接纳我们的人,无论我们怎样,他们都会无条件的爱我们。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不是能真正做到无条件。反观孩子,他们对我们的爱真的更伟大更无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无形间,孩子也给我们带来了影响与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