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远离语言暴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远离语言暴力

作为家长,需要经常换位思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多于批评,孩子也是如此,即使孩子还没有长大,但是他们已经能够感知来自语言中附带的情绪,并因为一些不得当的语言受到影响,有些甚至成为语言暴力。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性格,那么您就得多些考虑孩子的感受,多给予孩子接纳、认可、肯定,让孩子远离语言暴力,创造和谐幸福的亲子关系。在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语言暴力总是在父母的不经意间产生,杜绝语言暴力,需要家长们从四个方面进行注意。

第一、做好观察后对孩子做出客观评价。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例如父母很喜欢对孩子说出“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你怎么老是玩手机,你怎么总是...”,这些行为评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正确的沟通方式时,在了解完发生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经过之后,就事论事,就当前事情对孩子提出疑问,了解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再对孩子进行进一步教育引导。

第二、切忌急于求成,考虑孩子的感受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的本意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不要养成懒惰的习惯,可以对于懒惰的习惯进行严格的改正教育,但是就没有必要指责其他了,这样会增加孩子对你判断的不信服,就更加不愿意听从家长的管教。

第三、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面对孩子的感受,不要太急表示出自己的感受,因为孩子不像成熟的大人,很多情况下不会直接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全部内心想法,这时候家长需要进行引导,了解孩子感受背后的真正需求,意气用事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帮助。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需要耐心说明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这样的催促起不了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也就是所谓的“代购”,存在着很多表达上的差异,所以更需要双方增加沟通,熟悉对方理解对方。

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当家长能够在教育上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并非初心就是想跟自己反着来,互相理解的情况下,能够孩子很多的逆反心理,避免更多弯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61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