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心灵感应”已进入现实,玩电子游戏不再靠手

“心灵感应”已进入现实,玩电子游戏不再靠手



文 / 管颜青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以后玩电子游戏都不用动手,靠脑电波就能在虚拟的世界里打一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将这一科幻场景逐步带入到现实中,他们开发出一种“脑联网”(Brain Net),让游戏玩家呆在不同的房间里,仅靠脑电波相互传输就能玩一种类似于俄罗斯方块的游戏。

这种听起来像心灵感应的“脑联网”是基于一种非侵入式多人“脑-脑接口”(BBI)技术,该技术结合脑电图(EEG)和经颅磁刺激(TMS),以无创的方式向其他人的大脑传递信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五组参与者玩16轮游戏,每一组都有三人。所有的三名参与者都被要求戴上一顶记录自己脑电图的帽子,分别呆在不同的房间里,彼此看不见、听不见,更不能说话。其中,两人是脑电波发送者,一人是接收者。发送者只能向接受者提建议,只有接收者才能玩游戏。



主要的游戏规则如下:

1、和俄罗斯方块一样,游戏开始后,屏幕顶部会显示一个由多个方块组成的不规则图形,屏幕底部则是需要被填充的方块。

2、当屏幕顶部的图形下落时,玩家需要通过调整图形的方向,使它在屏幕底部拼出完整的一条直线。

3、三名玩家所看到的屏幕是不一样的。只有两名发送者可以看到屏幕底部的方块(如下图右侧),而接收者看不到底部方块(如下图左侧)。也就是说,只有发送者才能判断是否需要旋转图形。



4、发送者带的帽子可以捕捉到发送者的想法,脑电波可以被传输到“脑联网”中,计算机通过在屏幕上显示光标向他们想要的选择移动来提供实时反馈。当发送者希望旋转图案时,“脑联网”则翻译成“yes”传送给接收者。同样,如果发送者不希望旋转,脑电波则被翻译成“no”。

5、接受者接收到“yes”或“no”的信息后,有一次验证的机会。就是当接收者做出第一次决定后,发送者检查接收者的决定,第二次做出建议。接收者根据第二次收到的建议,做出最终的决定。

结果显示,平均每一组成功拼成直线的几率为81%,即16次试验中有13次是成功的。这可以说明,用脑电波实现大脑直接交流是可行的。

据了解,这项研究已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可以为“脑-脑接口”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未来,学者还将就由“脑联网”带来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让个人的隐私得到尊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49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