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是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做到“防病”;
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防并发症”;
三级预防是“延缓并发症”进展,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糖尿病并发症是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重点防治关键,是二级和三级预防的重点目标,可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对于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那么面对那么多种并发症,应该怎么预防呢?
今天,就来跟您仔细说一说!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产生并发症?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导致相关器官受损,而低血糖容易引起神经系统损伤,也会带来一系列后果。
总体说来,血糖控制不佳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最主要的原因。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如下几类:
- 糖尿病小血管病变
如糖尿病肾病、神经性病变、视网膜病变等都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小血管综合征。
糖尿病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10年以上均为产生此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老、男性、缺乏体育运动以及高胆固醇。
- 糖尿病心肌病(cardiomyopathy)
是一种与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无关的疾病,可引发心肌广泛坏死,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重者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
怎样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酮症酸中毒(DKA):血清酮体升高或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呈急性发病,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呼气中有烂苹果味,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甚至昏迷。
- 高血糖高渗状态(HHS):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大约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与糖尿病学血管并发症有关。
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 mmHg(A),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
控制血压,调脂治疗(降低推荐降低LDL-C)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和心血管病的死亡。
由炎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核心发病机制,心肌血管生成失调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原因。
保持规律的生活,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够可以有效提高血液中干细胞的数量,特别是抗阻运动具有动员内皮祖细胞入血液、促进新生血管的潜能。
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体外诱导足细胞损伤而导致。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 评估(B),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控制,规律随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处于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综合性眼检查;
1 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 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至少每1~2 年进行复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
包括心血管、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以及不汗、手足开裂等其他自主神经病变。
所有2 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至少每年筛查一次。
低血糖可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警惕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9 mmol/L可判定为低血糖。
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达19.1%,多发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男性、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
控制糖尿病足预防胜于治!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确定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我足部保健意识:
例如健身完细心检查足部、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皮肤干燥、积极治疗真菌感染、恰当修剪指甲、避免高温泡脚等。
糖尿病认知衰弱
患者出现躯体衰弱(包括疲乏、握力下降、步态缓慢、体能下降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减轻)以及认知障碍的糖尿病并发症。
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神经退化过程,慢性高血糖状态促进脑血管病变发展、反复低血糖会影响大脑功能而导致认知衰弱。
营养和阻力运动结合对认知衰弱有保护作用,例如低中海饮食可以降低认知障碍的风险,多种类的抗阻和耐力训练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平衡。
总之,得了糖尿病也不要灰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遵守医嘱,防治各类并发症,糖尿病人也是可以具有跟健康人一样优质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蓝光计划#
#关注糖尿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4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