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流至陕西省略阳县城西三十里的徐家坪镇郭家地时,山势险峻,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船只在这里穿梭,纤夫在江边的栈道上吼着船工号子,樵夫在山上唱着山歌,这便是明嘉靖《略阳县志》记载的“白崖樵唱”即略阳古八景之一。白崖栈道(东栈道、朱儿坝栈道)、郙阁桥遗址便在这里隔江相望、遥遥相对,使今人不由得矗立观望、浮想联翩……
郙阁桥遗址,由横现河火车站沿江而上约三公里的嘉陵江西岸。栈道遗址现存留桥基柱,柱孔分布在嘉陵江东西两岸。规格为0.8×1.35(米),质地为石材。桥柱孔呈直立斜穿,方圆不等,现存栈孔23个,上下两排分布,距水面高100~150厘米,均为方形,大小不等,大栈孔高34厘米,宽27厘米,深43厘米,小栈孔高20厘米,宽16厘米,深30厘米;整个栈道孔百余眼,孔径为30×30厘米,呈方形、圆形、扁形,始建于建宁170年,历经千年,迄今仍保持遗存原貌。
郙阁桥上约800米处便有驰名中外的汉隶名碑《郙阁颂》摩崖,《郙阁颂》镌刻于东汉建宁5年(公元172年)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简称《析里桥郙阁颂》、《郙阁颂》。为仇靖撰文,仇佛书写的一篇纪念武都李翕重修郙阁栈道的颂词。《郙阁颂》摩崖已于1979年4月迁至灵岩寺博物馆,1999年10月在略阳召开首届《郙阁颂》国际研讨会,中、日、韩等国书法界专家学者参加了盛世空前的学术交流。
与郙阁遗址江之隔的嘉陵江东岸的白崖栈道(东栈道、朱儿坝栈道)。东距横马公路约40米,西临嘉陵江,栈道南北走向,凿于白崖壁间,栈道高1.2—2.5米,宽50公分左右。临接水面,栈孔上下双重排列。两排栈孔之间有摩崖题刻一处,表面风化严重,字迹无法识读,可辨为篆书。2012年白崖栈道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文人对略阳八景的向往和对《郙阁颂》书法艺术的崇拜。引得榆阳赵启祥(榆阳今陕西榆林市人)和横山高第(今陕西横山县)在顺治三年(丙戌年,公元1646年)农历九月慕名来到郙阁桥边驻足观赏,并共同刻下“凿开天险”。该摩崖石刻距离江面20余米,距离人行小道路面不足两米。石刻高112厘米,宽73厘米。正中四个篆隶大字“凿开天险”,字径30厘米。上款为“大清顺治丙戌菊月之吉”,下款为“榆阳赵启祥 横山高第 仝题”,正楷阴刻,字径6厘米。石刻所在处,石质较差,风化严重,纵向裂隙很多,中间有两道横向的裂痕,显然是受外力震动所致。摩崖上方部分已经损坏,文字漫漶不清,尤其是“凿开天险”四个大字,已经很难辨识。凿开天险是对郙阁道路的赞誉还是对嘉陵江斜对面的白崖栈道的褒奖?亦或是一语双关?后来人不得而知。
郙阁桥栈道遗址、白崖栈道,历经千年,至今依然向今人展示着那段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叙说着嘉陵江的故道情怀。
郙阁遗址和白崖栈道的地理位置
栈 道 走 向
郙阁遗址和白崖栈道的所处环境
“凿 开 天 险”摩崖石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5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