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今日小暑,别只顾着防热防湿邪!中医提醒:其实最重要的是防它

今日小暑,别只顾着防热防湿邪!中医提醒:其实最重要的是防它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俗话说,“小暑小热,大暑大热。”从小暑时节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以高温、湿热天气为主。

很多人只知道防热、防湿邪,其实还有一件事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

防阴暑。

什么是阴暑呢?它是中医的一个概念。大家都知道中暑,在中医里面,中暑还可以再分为阳暑和阴暑。

中阳暑,一定要尽快救治

2017年,四川巴中一工人中暑

首先说阳暑,一般是指在阳光下曝晒或高热密闭环境下工作造成的,一般从事户外工作或体力劳动力,容易受到阳暑的侵袭。中阳暑的主要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甚至会出现多脏器的功能衰竭,一定要尽快救治,一面耽误病情。

预防这类中暑最好的做法,还是让身边从事户外或重体力工作的亲人和朋友,避免在高温或暴晒环境下工作。

下面就来谈谈本文要说的重点——防阴暑。

阴暑,就是夏天受寒了

阴暑,明代医家张景岳说,“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它是指由于夏季人们采用不恰当的方式乘凉,或进食过量冷饮,而导致寒邪侵袭人体,进而引发疾病。通俗的解释,就是夏天受寒了。

一般情况下,老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等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容易受阴暑侵袭。

阴暑最常见的一类症状是引起外感,北京卫视《养生堂》原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罗大伦指出,中阴暑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发热怕冷;

2、少汗或者无汗;

3、身体酸重;

4、神情昏聩;

5、舌质淡、舌苔白且满布。

还有一类是脾胃受伤,主要表现是:

1、腹痛腹泻;

2、浑身无力;

3、关节酸痛。

这些情况容易中阴暑

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在放热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防寒。下面这几种情况,最容易中阴暑。

1、露宿、睡觉时不穿衣服;

有些人喜欢露宿,或者不穿衣服睡觉,虽然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体毛孔开张、腠理疏松,加之夏天昼夜温差较大,晚上温度相对比较低一些,容易受到感冒的侵袭、

2、在阴寒潮湿的地方乘凉,也容易受到湿邪的侵扰,导致中阴暑。

3、吃寒凉的食物、喝冰水、吃冷饮。

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曾立下这样一条家规:家人和孩子们不准吃冷饮。在习惯了以“冷”解暑的大部分人来看,这规矩颇有些不近人情。但不能否认,严格遵守着父亲家规的江苏省中医院邹燕勤主任一家三代,身体都很好,衰老速度也较很多人慢些。

4、睡觉时吹空调、风扇等

三、中了阴暑如何调理?

患阴暑:服藿香正气丸;

胃肠受寒,可饮生姜红糖水温中和胃;

关节冷痛可行关节热敷,

但脾胃虚寒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太多偏寒偏凉的食材,比如西瓜等,尤其是冰冻的瓜果及饮料等。否则,不但达不到消暑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对于小暑养生的禁忌,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建议,做到以下四个“不宜”:

一不宜风扇空调直吹

二不宜空调温度过低

三不宜贪食冰冻瓜果

四不宜过食生冷寒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490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