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高、学问深、讲课好、育人多",这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建心中"最美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标准。每周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上,即使遇到出差回来后也会马上给学生把课补上……38年来,魏建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最美教师"的深刻含义,还被光明日报聚焦——
光明日报报道
攻读研究生,成郭沫若的忠实"粉丝"
1985年,魏建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为了完成作业,他被动选择了并不太感兴趣的郭沫若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便被《郭沫若研究》采用,而且主编黄候兴邀请他出席当年在湖南举办的全国性的郭沫若学术研讨会。
从此,魏建成了郭沫若的忠实"粉丝"。 经过多年研究,魏建发现《郭沫若全集》中出现了很多作品遗漏,因此他决定着手弥补这些缺漏。此后的几年时间,魏建在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来回奔走,翻阅旧报刊、旧书籍,寻找郭沫若的佚作和相关文献史料,并进行核查、考订、辨析和整理。到2007年,就已经搜集整理出《郭沫若全集》遗漏的文学作品1600余篇,2012年,他主持的《郭沫若文学佚作大系》完成,这是郭沫若研究领域第一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项目,在结项时还被评为优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国际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三十多年来,魏建对郭沫若的研究从未止步。
"蹭课"成常态,教授课程广受学生喜爱
魏建老师在授课
多年来,魏建的课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来"蹭课"更已成为课堂的常态。 2017年,魏建被评为"齐鲁最美教师",在2018年,他又成为"全国最美教师"的候选人。
"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
"刚踏进这个学校开始,师哥师姐告诉我说,魏建老师很厉害,我不明白这个'很厉害'是怎样的,可我从他们骄傲与崇敬的神情中找到了令我心动的东西。""除去必修课,只要是限选课或者选修课,全班同学几乎都会选魏建老师的课,因为大家都为魏建老师的渊博学识折服,更被他的课堂教学效果所吸引。"这都是魏建的学生们的评语,也是对一个教师最好的褒奖。而魏建为师最让学生感佩的是,他既严格要求学生,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价值感,他指导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屡屡被评为优秀论文,学生真正做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
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魏建作为教师代表,在山东师范大学校庆大会发言
近年来,魏建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他应邀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做专题学术讲座,还应邀到五大洲的 20 多所海外名校讲学。他的成果获得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多项。
研究生毕业典礼,代表导师发言
多年为师,精耕细作,如今收得一树繁花,学子遍布全国各地,各展风采。"虽然离退休还有几年时间,但仍然要大力培养和扶持年轻学者,为年轻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做好学科的梯队建设。"61岁的魏建教授如是说。
关注"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官网、光明日报、山东教育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3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