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王菲的女儿李嫣把自己的社交账号的名字改成了李十万,并在网上晒出了一张与朋友对话的截图,引起网友的热议~
朋友问她:为什么叫李十万?
李嫣说:之前有个新闻说我两个小时逛街花了十万,然后我就觉得这都有人信很好笑,就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这样幽默中又不失高情商的处理方式,真的是很“王菲”啊!
可就是这么洒脱的小女孩,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并不容易……
李嫣是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在未出生时,便被查出患有唇腭裂。不过,李亚鹏和王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个小生命。
王菲说:“生命是应该被尊重的,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她的生命,我一直认为她很美啊,这些东西我都觉得没什么的!”
为了修补兔唇,李嫣从刚出生不久就接受了大大小小的手术,手术致使她脸部肌肉扭曲,牙床畸形,无法恢复到常人模样。其中的痛苦,基本上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
对于女儿的成长,王菲说:“这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心态,我觉得我们的心态会影响她,生命上每个人都有缺憾,不是生理就是心理,我们只能全然接受。”
“我觉得她很美”
李亚鹏更是亲手写下对女儿李嫣的承诺:“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
他们的教育,对李嫣有着很深的影响。
15年的一天,时年9岁的小女生(李嫣)突然出现在美拍上,以美妆博主的身份,向所有人介绍自己。
视频中的李嫣,自信大方,萌翻了一众网友,大家称这个小女生“李老师”。
她有着这个年纪特有的“臭美”,又时尚得大胆,声称 “菲姐的时尚只有我跟得上”。
12岁时,首次登上时尚杂志《InStyle优质画报》封面,彩色的封面写着“Thanks All Giving”,这句话正是她的心声。
在面对镜头时,毫不羞涩,自信的让人钦佩。
印象很深的一张照片是与李亚鹏的合照,照片中的李嫣,跷着二郎腿,戴个太阳镜,自信大方。
参加巴黎时装秀,毫不怯场的在人群中展示自己,这种独特的气质打动了在场和银幕前的许多人。
在面对其他人的质疑时,她说:“我觉得自己是完美的”。
她的气场之强大,一点不比她的妈妈王菲差,自信坦诚,不去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这难道不是现在很多人缺乏的吗?
李亚鹏经常在微博上晒女儿李嫣的生活点滴,记录着她的成长。
而作为万年不发一条微博的王菲来说,每次发微博,其中多少少会有女儿的影子。
——她依旧不偏不倚地走在善良,阳光的道路上,背影逆着光,一步一步......
别人看到的是孩子的“不完美”,而王菲和李亚鹏看到的却是自己的“不完美”。
他们不认为自己天生便是合格的父母,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一点一滴赢得孩子的爱与信任。
尊重女儿的兴趣及天赋
李嫣喜欢画画,李亚鹏便为她开画展。
跟她一起穿着亲手设计创作的衣服。
在王菲50岁生日的时候,李嫣晒出为妈妈王菲画的画像,还调侃自己画的不像。
培养孩子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
不定期的带李嫣去旅游,见识外面精彩的世界。不仅开拓了眼界,更使心灵得到沉淀,李嫣才得以如此豁达。
王菲有一个信念,孩子眼界越高,就会越勇敢,越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培养孩子的眼界,不需要住豪华酒店,要带孩子去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用这个世界的广阔来开阔孩子的视野。
李亚鹏和王菲给李嫣的爱,毫无保留,用爱和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
定期参加亲子活动
李嫣才两岁不到的时候,就被拉着一起爬长城,在冰天雪地里来回 8 公里;五岁可独走15公里,如此的教育,让李嫣成为一个坚强、有个性的小姑娘。
他们每年也会带着教科书,陪伴李嫣去十三陵水库进行科学观测。
李亚鹏和王菲用实际行动去教会女儿怎样成长。
李嫣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被爱包围,逐渐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有气质的小姑娘。
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李亚鹏和王菲是娱乐圈中著名的影视明星和歌手,但为了女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将重心放到了家庭和孩子上,因为父母的爱和教育,这极大程度上填补了李嫣心理和身体上的缺憾,也让外化的东西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一个良好的心态的生成是很难得的,但他们做到了!
他们陪伴李嫣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并一路引导,这可能就是一种放养的教育方式,但又不是完全放手,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亲子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代,为了生活,父母很难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什么不积极的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最很关键的。
李嫣被网友评论“2小时逛街花了10万”,有或没有,大众也都没有权利去妄加指责,毕竟这是属于她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她在前期环境中能够成为一个善良、阳光又充满自信的人。
王菲和李亚鹏用他们的教育方式,才让李嫣有机会向大众展示什么才是“最高级的炫富”。
抛去物质,她什么都拥有,这种正能量才是大众去关注和学习的。
历史推荐:
●黄磊分享与5岁女儿日常神对话:引发网友怒赞,这也太会教了吧
●看过这10张漫画才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答案,总有一张戳中你
●父母的语言暴力有多可怕?有哪些话让你深记至今,依然如鲠在喉?
●《地球上的星星》|一部真正懂孩子的影片,引得无数家长泪奔!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9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