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很多家长都视游戏为毒药,殊不知时代在变迁,以前邓丽君的歌还是靡靡之音呢,现在还会有人禁邓丽君的歌曲吗?对于新的事物,应该试着去了解,接触。在教育上,应该疏而不是堵。今天,就来看看几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与游戏有关的有趣文章。”
01
—
游戏有助于提高认知,帮助特定人群康复
将如今高速发展的电子设备(比如ipad,软件市场中就有无数的优质教育软件)运用到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学研究数不胜数,随便一搜都能搜出一大堆。不少研究表明合理运用电子教育设备,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认知以及运用能力,也有研究发现配合ipad的运用,能增强自闭症儿童的沟通交流能力。
在顶级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就有一篇文章,研究者找了12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就是大概在2星期里玩12小时的雷曼兔子,没有任何其余的治疗和辅导,结果发现在之后的测试中,这些孩子的语言,阅读,注意能力出现了质的提升,效果甚至与长期的传统治疗相当。
02
—
运动类游戏能一定程度增加玩家的生理健康
另外,对于肥胖的儿童,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殊不知他们眼中的“毒药”,反而可能成为帮助孩子减肥的一剂良药。儿童肥胖在国外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科学家们绞尽脑汁,运用动作类游戏(active video gaming,比如任天堂的wii,或者舞力全开这种能使玩家来运动的游戏)来应对肥胖的方法就应运而生,总的来说,合理引导孩子去玩动作类游戏,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增强身心健康。为什么呢?因为游戏能提供给孩子最简单的快乐,能给他们带来动力,并且游戏没有时间,场景限制,而且价格便宜。
03
—
3-D游戏一定程度增强记忆
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研究,找了69个被试,1/3玩两周马里奥3D世界,1/3玩愤怒的小鸟,剩下的1/3该干嘛干嘛,结果发现玩马里奥的1/3被试在之后的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好,而其他两组人没任何进步。
04
—
玩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止痛剂的作用
由于游戏让人全神贯注的特性并且有积极反馈的特性,研究发现玩游戏能在各方面提升病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这种止痛作用肯定不局限于游戏,其他的娱乐活动,比如麻将,电视,听音乐,也能有类似效果。
05
—
游戏还有助于缓解创伤记忆
我们都知道在经历过创伤性时间后有的人会出现创伤后精神障碍,发表在顶级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研究就发现,人人皆知的俄罗斯方块,也能帮助创伤后障碍患者减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创伤性记忆出现的频率降低了60%。
06
—
玩游戏还能增加大脑灰质=增强空间能力,逻辑计划能力,记忆,运动能力等等
来自于马普所的研究,同样是发表在《Modular Psychiatry》,研究者招募了48个健康被试,分成游戏组和什么都不干的对照组。设计很简单,就是让游戏组在2个月里每天玩30分钟马里奥64,然后回来进核磁扫脑子。结果发现游戏组的被试,在大脑多个区域出现灰质变厚,由于灰质与我们的逻辑,空间等能力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玩游戏增强了空间能力,逻辑计划能力,记忆,运动能力等等。不过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结论众说纷纭,因为很多研究都发现通过特定活动训练提升的认知能力,很难迁移到其他的项目上去。
PS:大部分游戏研究,用的都是任天堂公司出品的游戏机和游戏,可见任天堂真的是一个用心做游戏的良心公司。游戏公司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总的来说,游戏并没有那么“可怕”,家长好好引导的话,反而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把责任推给“物”(游戏),或者将孩子交给“解决问题“的人(杨永信),而从不去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给孩子塑造的环境出了问题。这才是孩子未来发展不利的根本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6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