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商训
交友至上?
好吧,这可能是全球汽车界最为疯狂的创意——让汽车飞起来,等于千亿美元市场。但密密麻麻数百万辆汽车飞绕城市上空,那绝对是令人头皮发麻的事。
这足以让传统汽车巨头们勃然心动。近日,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布,完成C轮首轮5000万欧元的融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控股)领投,戴姆勒也参与投资,双方各自占股10%。
据悉,Uber、奥迪、丰田等多家汽车巨头企业都试图在这千亿美元市场中分一杯羹。
这是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第三个项目。此前,双方已在高端出行服务以及在全球共同运营发展Smart品牌展开合作。单从合作角度来看,无疑,吉利与戴姆勒的关系正在一步步走的更近。从中国汽车企业与国外顶级汽车厂商合作,以及抢占未来汽车技术制高点的角度来看,这步棋可谓一箭双雕。
这也不是吉利首次布局飞行汽车。早在2017年,吉利就布局了一家名为太力(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不同于volocopter针对城市内短途出行的场景不同;太力很快将着手开发城际间乘客和货物运输解决方案。
据《财经》杂志报道,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在城市中开展空中出行,将是应对城市出行挑战的最佳方案,城市“空中出租车”市场潜力巨大。德勤发布的《移动出行之未来飞行汽车》报告中预测,2040年,仅美国的“空中出租车”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70亿美元。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75%。这意味着,未来16年内,将有2.5亿人进入城市,并伴随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带来一波巨大的城市移民潮。
换言之,飞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空间极大,这或许给了诸多汽车厂商以动力投入飞行汽车的研发。
电影《回到未来》里,马丁对未来的第一个印象是:流线型汽车沿着车道川流不息,还能飞!飞行汽车在那个时候是相当前卫的东西,虽然时至今天至少地球人仍未能在街上看到满是飞行汽车。电影中为广大影迷和车迷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布朗博士改造的穿越战车。这辆主角所乘用的车辆也是寄托了当时人们对于车辆所能做出的一切幻想。电影中汽车车尾部有两个硕大的喷气口,“未来的汽车”通过燃烧燃料飞行,这两个巨大喷气口即是汽车飞行助推器。
稍等,如果未来的飞行汽车动力来自传统燃料,请想象一下穿梭在高楼大厦间如苍蝇般飞行的飞行汽车所产生噪音会达到一个什么分贝值呢?特斯拉CEO马斯克对飞行汽车持否定态度,认为飞行汽车就是“被放大了1000倍而且噪音更大的无人机”,且十分危险。
按照现在飞行汽车厂商们提供的设计蓝图,未来的飞行汽车可能减少了类似通用航空飞行器采用的通用机场,像汽车一样停车。但起飞是要打开双翼,这就需要较为宽阔的、等级较高的公路,保证汽车飞起来需要的场景应用。这显然与城市建筑和人口密集相悖,不适合在城市居民的大规模应用。
更为重要的是安全问题。按照汽车厂商的设想,未来的飞行汽车要取代出租车和私家车出行,那也意味着北京未来上空将密密麻麻飞绕着620万辆机动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两车追尾,从而掉落,会不会因此发生连带事故?相信这不可避免。2018年底,美国初创企业底特律飞行汽车公司(Detroit Flying Cars)的原型车在进行飞行测试时意外坠地,导致工作人员受伤。而吉利计划在3年内将飞行汽车技术在中国商用落地,目前相关法规仍是空白。
若如此,飞行汽车又有何用呢?
还有一组数据令人恐惧。2019年上半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4亿辆。而飞行汽车要飞行必然要申请空域,每辆车每天通行往返一次就是7.8亿次申请,这对于相关单位的管理和相关通用飞行制度和条例的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恐怕是20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但飞行汽车要普及,这又是非需要解决的问题。
简言之,无论技术、飞行条例、安全、环保等多个维度,飞行汽车在中国市场普及近20年内难以实现。从商业角度上来说,投资飞行汽车,交友至上。
(【华夏商训】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连续三年位居今日头条财经自媒体年度榜单前列。欢迎通过私信、留言等方式提供新闻线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5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