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昌平区冠华苑小区的李女士再次向北京新闻广播反映,去年夏天闻到的垃圾异味又回来了。
而家住东城区胡家园社区的刘女士发现,小区里的垃圾还在混装混运。加强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工作迫在眉睫,本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垃圾处理这一难题?
去年入夏以来,家住昌平区冠华苑、北亚花园、望都新地等多个小区的居民经常会闻到一阵阵异味,夜晚气味浓重时能把人从睡梦中熏醒。当时,居民们这样描述:
居民:这种臭味是经过一定的存储时间以后,反出来的那种恶臭。
区环保:异味来自阿苏卫
记者当时梳理发现,这些小区大多在北六环以南,回南北路以北的范围内。那么,这一阵阵的异味究竟来自哪里?记者曾以市民身份将情况反馈给了昌平区环保局,去年10月23日,昌平区环保局信访办工作人员回复说:
昌平区环保局:这个异味还是来源于阿苏卫垃圾填埋场那边,昌平环保局这边会加大监督力度,让他们多喷洒除臭剂。如果您还能闻到浓重的异味,再给我们打电话。
记者拿到的一份昌平区环保局的信访答复意见书显示:
阿苏卫垃圾填埋场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2000吨/日,但2018年1-7月平均处理4075吨/日,实际作业量超过设计能力一倍,作业面存在无组织排放异味问题。
居民:最近异味再次出现
近日,家住昌平区冠华苑小区的李女士再次向新闻热线反映,去年夏天闻到的垃圾异味又回来了。
李女士:从5月中下旬,我们开始开窗户,几乎每天半夜都能闻到臭味,味道就跟去年的臭味一样。
李女士等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曾与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座谈,相关负责人表示,填埋场内的垃圾堆高度已经达到上限,垃圾填埋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市城市管理委:加快焚烧厂调试
资料显示,现在北京市每天会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运转。
针对垃圾填埋场满负荷运转的问题,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在市城管委最近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介绍,2019年,本市将加快昌平、密云、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调试,加快构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
李如刚:新增焚烧处理能力4300吨/日,年底将达到16950吨/日。同步推进房山综合处理厂、海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完工。今年还将平稳有序推进通州二期、顺义三期、大兴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丰台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加大臭味排放控制,提升渗沥液处理能力。
二噁英?基本能消灭
垃圾焚烧处理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垃圾体积大幅减小,节约土地资源。但是,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噁英属于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也有居民对启用垃圾焚烧技术表示担忧。
居民:垃圾分类焚烧才能环保,焚烧出的二噁英无色无味,我们很担心他们管不好这些企业,到时候毒性更大。
针对居民的担忧,市环卫集团曾表示:
市环卫集团:对焚烧的尾气处理会进行大量的投资,焚烧厂不是一烧了之,后面配备了大量的尾气和烟气处理系统,保证达标。烟气指标将在线监测,实时传递给北京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对于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噁英,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也表示:
孙新军:在焚烧炉里,垃圾停留超过2秒,焚烧温度大于850度,就能基本消灭二噁英。我们现在的(设备)有的不止2秒,温度能达到上千度,所以二噁英是基本可以消灭的。其实,前面焚烧只是一点,后面全是烟气的处理。咱们引进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总体来说没有问题。
从源头到终端都应严格垃圾分类
当前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还有居民认为,除了加强后期处理能力外,政府部门也要加紧推进垃圾分类。北京提出垃圾分类已经多年,但不少居民反映,虽然自己做了分类,但垃圾收运时又被混装到了一起,家住东城区胡家园社区的刘女士告诉我们:
刘女士:一个不锈钢连体的(垃圾箱),分三个隔,写着可回收、不收回……我说这么做,要是分类还能干净点,但是,(运的时候)都集中往一个大垃圾车里倒,全都是混装的。
针对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本市将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查处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
后续产业和设施建设尚需时间
另外,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王维平认为,北京垃圾分类推行较慢的原因和后续的产业和设施不健全有关。
王维平:之前后续产业链没形成、设施建设也不齐全,所以前头分类、后头没有出口,前头分类就成了摆样子了。东京的垃圾分类大体上是从1989年开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一个过程。居民的素养养成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需要一个过程。
上海已推最严垃圾分类,北京呢
目前,上海市已经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堪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那么北京有没有强制时间表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透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的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只针对单位,对个人也要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同时,他还指出,上海明文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罚款,而北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加强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目前上海已经先行一步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北京也将在明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希望到时候,昌平南部地区的居民将不再饱受垃圾恶臭的困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