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退伍十九年,他又当起了“兵教头”

退伍十九年,他又当起了“兵教头”

来源: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王溪、陈国栋

“近期,我正在协助组织对‘准新兵’的役前训练。”在浙江宁波市训练基地,记者见到了已经退伍19年的姚增,现在,他又当起了“兵教头”。

在半个月前,面对着超强台风“利奇马”,姚增和其余19名民兵一起到临海参与了救援工作。“其实在未接到命令之前,我就想报名冲锋舟操作手。”姚增说,在发布防台Ⅰ级响应后,8月10日晚10点,全区民兵就进行了集结。“20分钟时间,共集结了90多人。”8月11日凌晨1点半,其中的20名民兵组成首批救援队,带着6艘冲锋舟赶赴临海。

“清晨五点到达临海后,我们就在受灾最严重的老城区开始了救援工作。”姚增说,当时水最深的地方达两三米,简单休整后便开始了抢险救灾。“我负责开船,一个战友负责指挥,其余战友看到困在水里的群众就去捞,把他们转移到相对水浅的地方。我们都带着单兵自热食品,有多的就会分给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姚增和战友们一共救助了110余人,等回到宁波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

这样的任务对姚增来说并不是第一次。1998年8月在荆江参与抗洪抢险的那一个月,对姚增来说至今难忘。刚刚20岁出头的他,在部队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被选中加入了“突击抢险敢死队”,这个队伍从名字听起来就肩负重任。“当时几乎每天都要出任务,巡堤、垒堤、戒严。”姚增说。

当时在抗洪抢险期间,要用黄豆和大米来填堤坝的漏洞,而这些漏洞里的水吸力极强,曾眼睁睁地看着战友被洪水冲走牺牲,而他自己也脱水了两次,安徽老家的房子也被洪水冲毁。回想起那段经历,姚增表示不后悔,集体“二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奖章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部队培养了姚增的集体荣誉感。退伍后的姚增积极参加上级组织赋予的民兵训练任务,在这十多年里参加过民兵组织训练近百次,曾获评2018年江北区“优秀民兵骨干”。

“光去年一年就参加了13次民兵训练,我记得有一年大年二十九还在集训。”身着迷彩服的姚增告诉记者,每到夏天,这身迷彩服和救生衣就是他汽车后备箱必备的。“一到台风天,我就是负责备勤的。”

此外,姚增还积极投身公益,连续多年为宁波市社会福利院老人做义工。2018年5月16日在江北区党组织学习活动中,他认领了一个“老兵微心愿”,对方是一名退伍伤残军人,想要一个落地电风扇。姚增就买了一台电风扇送到对方家里,并亲自帮他安装好,确认可以使用后才离开。他始终不忘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温暖别人的生活。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6553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