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元帅的条件是什么?粟裕没一项能达到
为了与国际接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开始采用军衔制度。从1955年到1965年,共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
粟裕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且是十大将军之首。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为他鸣不平,说以粟裕的资历,军功,威望,应该被授予元帅军衔。
民间也流传着一则故事:说当年毛主席打算授予粟裕元帅军衔,但是粟裕高风亮节,主动提出降衔。这件事情纯属是子虚乌有,在现在的史料当中没有任何材料能够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反而大将肖劲光在得知中央要给他授予大将军衔的时候主动提出降衔,这在史料和很多历史剧当中都有描写。
我们今天就多个方面来剖析一下,粟裕为什么没有当元帅的资格。
首先我们要了解元帅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在1955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就详细写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如果要细分讲清楚一点,就是四个方面:
1. 是不是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2. 是不是领导过重大的起义
3. 红军时期在军团的职务
4. 还有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务和功绩
首先,粟裕不是任何一个根据地的创始人,1928年湘南起义之后,他就上了井冈山。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和朱德一手建立起来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其次,粟裕也并未领导过任何重大的起义。
这里说的起义主要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我党的建军起义;还有就是黄麻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等。在这些起义当中,粟裕参加了两大起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其中在南昌起义当中他只是担任了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的班长,而同在南昌起义的林彪和粟裕同龄,那时都已经是连长了,高了整整两级。
第三,1929年湘南起义后,粟裕上了井冈山,因为他屡立战功才不断地从营长升到红四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1934年他奉命北上成立抗日先遣队,之后与方志敏的红十军整编成红十军团,任参谋长。而同时期的红九军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职位都比粟裕高,到了授衔的时候,一个是少将,一个是上将,而元帅的级别都在军团长级别。
第四,很多人都是因为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才认为他有资格评上元帅的。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国民党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
尤其是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是绝对的主力,在三个阶段分别歼灭黄百韬,黄维,杜聿明集团,歼敌总数量达到近100万。战役结束之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是第一功。”这也是粟裕最高光的时刻。
而在整个抗日战争当中,整个新四军的表现都没有八路军那么亮眼,由于各种限制,粟裕的军事才能也确实没有被发挥出来,单从功绩来所的话也只有解放战争这一部分。再加上粟裕在抗战时期职位相比来说比较低,为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从后面授予元帅的名单来看,只有新四军军长级别和八路军师长级别才有资格。而他的老战友叶飞,开国的时候授予上将,老上级张鼎丞未授衔。
其实一开始授衔元帅是有13人的(毛主席大元帅除外),另外加上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只是后来中央决定到地方上去参加工作的同志不宜授军衔,才只有现在的10人。
周恩来作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长期和毛泽东,朱德是中央军委的核心人员;
刘少奇在红军时期就是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的的中央代表,延安时期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领导集团,从1943年开始就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是百色起义的领导人,创立红七军,长期和刘伯承搭档,任129师政委,北方局书记。
这三人可谓是“无冕的元帅”。
要想上位,能够把谁“挤下去”呢?
十大元帅当中,谁的资历都比粟裕要老,且都参与了建军。
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元帅,这几人的资历功劳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而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虽然听过他们的名字,却不是很了解他们的事迹。甚至有粟裕将军的粉丝,都想过能不能替换谁(开个玩笑)
我先说一下罗荣桓元帅,他是我军有名的“政工元帅”。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任特务连党代表,经三湾改编之后跟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古田会议之后,毛泽东任第四军前委书记,罗荣桓选为前敌委员会委员,之后任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抗战前期,和林彪做搭档,任115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
聂荣臻,在黄埔军校长期和周恩来搭档,做过政治部副主任。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跟随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团政委。抗战时期,担任115师副师长,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叶剑英,是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可谓是我军的老参谋长了,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是担任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长。
就这三人的资历,粟裕确实是谁也“挤”不下来。
十大将军,大部分资格都比粟裕老
总的来说,粟裕能成为为10大将军之首,已经是对他戎马一生所立下的功绩的最大肯定。因为在十大将军中间,他的资历都是靠后的。
十大大将军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而像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也有评为大将的资格,也是因为后期都到地方上去工作了而没有授予军衔。
在十大将军当中,大多数人在红军时期和在抗战时期的职务都比粟裕要高。
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陈赓,作为刘伯承手下的一名虎将。在红军时期曾担任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期任119师386旅旅长,两个时期的资格都比粟裕要老。
徐海东,红军时期是15军军团长,张云逸跟邓小平一同创建了红七军,王树声领导了黄麻暴动。这三人要是在之后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更加突出的表现的话,还有可能有机会授予元帅。
所以说粟裕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有元帅的资格的。解放战争时期再亮眼,在红军和抗战时期的资历和军功都是硬伤。而像萧克将军,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要资格有资格,要军功有军功,也只有评为上将(大家都感到惋惜)。
在1954年选举出来的中央军事委员中就能看得出来谁能被授予元帅了。其中毛泽东任主席,另外11人为委员,10大元帅全在委员会里面。所以说中央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给粟裕授予元帅这样的事,哪来的粟裕要求降衔的事情呢?
老一辈人大多都是高风亮节的,对于这些荣誉没有看的太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