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父母和以前有所不同,现在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从小就会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希望可以依靠父母心中的“富养”,让孩子成才。
不过,由于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不一样,可能负担不起父母心中的“富养”条件,于是为了让孩子在外面有面子,于是便强行给孩子装成了“富养”。
父母对穷养和富养的误解
大部分的父母认为,穷养就是因为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而父母心中的富养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其实父母的这种想法完全是误解,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在外有面子,硬给孩子装成了“富养”,这样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心理,还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老于由于家庭的原因,一直都是自己带儿子,再加上生活压力大,没有办法给到孩子想要的生活,于是,自己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节约下来的钱都给孩子,既然不能让孩子过到真正的“富养”,那么也要让孩子在外有面子。
孩子小的生活,对于这种生活孩子非常满意的,可是当孩子步入初中之后,要钱越来越多,到最后老于根本给不起了,一下子让处于叛逆期的儿子跟老于产生了矛盾,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没有钱的儿子内心越来越自卑,甚至连家都不愿意回。
没理解对穷养和富养的含义,这3个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心理
1)失落感
明明是穷养偏要装成富养,换一种方式来想,其实是父母的疼爱,希望孩子在外能有面子。
不过,当孩子大手大脚花钱养成习惯时,父母突然之前没有满足孩子心中的欲望,那么将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失落感,而且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2)错误的金钱观
当父母没有正确的理解穷养和富养的含义时,很容易造成孩子错误的金钱观。
一般这种的父母都是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只要是孩子说的,父母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孩子,。
这种方式看似在“疼爱”孩子,实则是在伤害孩子,本来孩子就没有金钱观念,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钱是非常容易得来的,长大后还会出现高消费的心理。
3)生活问题
不管父母教育孩子是采用穷养还是富养,但是没有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时,对孩子的性格以及今后的生活都会带来影响。
父母可以试想一下,当孩子习惯了父母口中的富养时,那么今后的生活是不是会越来越过分?本来以前5块钱可以解决的事情,最后可能5000千都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一旦产生落差感,孩子很有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
正确的富养和穷养到底是什么?
富养不是父母口中的“金钱”,而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真正的父母并不是满足孩子想要的一切,而是让孩子懂得世界的美好和快乐,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陆毅在参加《爸爸去哪儿》就曾给各位父母上演了什么叫真正的富养。
有一个环节是小朋友去摘草莓,然后把草莓卖掉换钱给村里的老人买礼物,别的孩子都给老人们买了礼物,可是陆毅的女儿贝儿却什么也没买,而是给自己买了一个喜欢的凉鞋。
看到这里,陆毅才知道自己的教育观点出现了问题,以前的陆毅其实跟许多父母都是一样的,认为所谓的富养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可是看到这里,陆毅知道自己错了。
正在的富养其实指的是精神,而不是金钱。
父母可不可以给孩子很好的物质生活?这都是可以的,但是应该适度。
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物质越是充足,那么孩子越不懂得感恩,甚至还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在精神上得到富养,而不是在物质上得到富养。
富养是让孩子有更多难忘的经历
富养是让孩子的精神得到丰富
富养是让孩子的成长拥有正确的方向
富养是养孩子懂得感人、懂得替他人着想
穷养不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对于穷养,大多数的父母就是不给孩子零花钱,要什么都不给孩子买,孩子的需求都不满足,而且还经常的去让孩子做家务,认为这种方式就是穷养。
但事实上,真正的穷养应该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知道生活有多么的艰苦,要让孩子懂得珍惜,并不是让孩子一点物质都没有。
正在的穷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不会退缩,也不会跟别人做攀比。
暖心小贴士
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先了解富养和穷养的真正的含义,而且也不要把所谓的穷养硬装成富养,这样父母不但逞强了自己,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