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修建皇帝陵墓的工匠,在皇陵完工后,他们结局又如何呢?

修建皇帝陵墓的工匠,在皇陵完工后,他们结局又如何呢?


在古代,人们都格外关注自己的生前身后事,在世的时候要活得风光体面,去世后更要保持身份不被别人看轻。越是身份贵重的人,越会在意这一点。一般来说,新皇继位便要着手修建皇陵之事,因为皇帝的陵墓规模浩大耗时较长,必须早做筹谋才能有备无患。而且,古代皇帝大多寿命不长,皇权更迭又激烈残酷,早早地建好皇陵尤为重要。那么,皇帝陵墓建好后,那些工匠都去了哪里?他们真的会被皇帝处死灭口吗?

皇陵


皇陵建好后,参与建造者去向成迷

修建皇陵是一项大工程,古代人又缺少先进技术与设备,所以只能依靠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皇陵竣工后,大部分人都就此销声匿迹,而且史书中也很少有相关的记载,所以世人才会有“工匠全被灭口”的猜测。实际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帝皆心狠手辣。

古代工匠


筑墓工人陪葬。因为工匠亲自参与了陵墓的修建工作,所以他们非常清楚陵墓地宫的入口和内部构造,如果时机成熟或者被人教唆,非常有可能为盗墓者带路。最好的办法,便是陵墓建好后全部灭口。当殉葬风俗盛行的时候,有一些工匠会被作为陪葬品,只不过人数不多。在史料记载中,较大规模处死工匠的只有秦二世和成吉思汗,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隐藏自己的陵墓位置。除了参与建造的劳工以外,督办大臣、皇陵设计者等人也没有幸免于难。

成吉思汗雕像


工匠戴面罩防止泄密。灭口的做法虽然快速有效,但毕竟是有伤天和的行为,大部分皇帝都不会这样做。在进入皇陵之前,工匠们会被戴上面罩,并且全程有人监督不能留下记号。皇陵修建过程中,朝廷会派大军监工,只要中途没有消息传出,就不会有位置暴露的风险。在辽朝,参与皇陵建设的工匠完成工作后,会被朝廷强制迁居指定地点,除了失去自由以外,他们的生活开销全部由朝廷负责承担。若是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并不恰当,劳工们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终此一生都不能与亲人见面,实在是残忍。但对于古代人来说,皇帝的圣旨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能保住性命已经算是万幸。

辽国人


将工匠送上战场。如果是手段比较狠的皇帝,或者国家局势紧张需要征兵,皇帝就会把这些工匠派到战场上。比如说秦始皇嬴政,他曾经派了七十万劳工前去镇压敌人,平定乱事的同时还能灭口。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人被送到边地戍守,只要远远地离开,就能保守秘密。

总而言之,不管是灭口也好集中看管也罢,只要被朝廷征用修建皇陵,就不能再次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中,很多人的命运都是悲惨的。

为保密而杀尽修墓人,想法不切实际

“将工匠灭口”这种说法虽然深入人心,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陵墓陪葬品


其一,皇陵修建的时候皇帝还在世,如果这时候便赶尽杀绝的话,以后谁来负责皇帝的安葬工作呢?而且,皇后、妃嫔、皇子公主中的一部分人会跟皇帝同皇陵,总要有人掌握秘密才能完成。

其二,修建皇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接触这项工作便意味着有去无回,谁会前仆后继呢?在修建的过程中,有些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比如说过度劳累病重难医、工程持续时间过长衰老而死、意外事故等等。待皇陵修缮完成,能存活下来的人通常只剩半数,这就意味着保密性的提升。

其三,大部分皇陵都是公开的,没有必要保守秘密。

因修建皇陵而过世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们未必是被皇帝处死灭口。如果要诛杀数量如此庞大的劳工,民愤是必然压制不住的,皇帝不能做这种事情。即便暂时没有百姓起义,也会成为祸患,或者被后世唾弃。

皇帝陵墓


总结: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皇陵修建完成时,过于核心的人必然会被处理掉。即便他们自己没有盗墓的心思,也一定会成为别人的棋子,人的贪婪欲望是不可能消失的。除此以外,大部分工匠都能保住性命,要么被集中看管失去自由,要么隐姓埋名野居山林,朝廷不会太过追究。当然,还有一些人的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负责封闭地宫的工匠。如果不想成为陪葬品的话,就要提前留好后路。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08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