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就会有分歧,家长和孩子沟通如何避免理解偏差?
有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说话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家长想要表达的意思和孩子理解的并不相同,这不仅会导致沟通的效率降低,还有可能会因为误会而产生矛盾。
没有了解,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可能就会产生很多偏差和误解,按道理来说家长应该是孩子最信任和最想要有倾诉欲望的人。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家长想要让孩子多说,孩子也未必愿意敞开心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甚至会不信任家长,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1.错过沟通时期
代沟的年龄层越来越低,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现在喜欢做什么。小的时候还能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拉近距离,但是等他们年纪稍微大一些,能够自己阅读,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同学之后,孩子就逐渐不爱和父母一起玩了。
到了初中高中,因为叛逆或者许多原因,甚至放弃了和父母交流。缺乏沟通的家庭就很容易因为彼此不了解而产生误解,从而导致矛盾。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成长的需要,更是心灵的抚慰。造成亲子之间沟通不畅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因为各种错过沟通时机累积起来的。
在孩子学龄前,家长认为他们年纪小,理解能力差,不需要多沟通,只需要听话就够了。没有必要说得太多,甚至不需要思想交流。
到了上学之后,学业压力逐渐累积,家长又怕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一有空闲就让他们学习看书,于是主动放弃了和孩子交流。
等到沟通出了问题,家长想要和孩子沟通,却发现他们的心和自己已经越离越远,根本没有共同话题了。
2.思想分歧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分歧,亲子两代年龄阅历,经验思维都有代沟,肯定会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各种差距。
父母思想稳定但同时也相对趋于保守,而孩子思想跳脱,从小受到各种文化和信息的影响,喜欢创新冒险,但也有的时候会偏激。
家长习惯纵向思维,总是会用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而孩子的思维是多元化的,喜欢横向比较。
家长比较喜欢维持现状,不喜欢改变,处事冷静谨慎,而孩子更喜欢冒险,尝试新鲜事物,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传统。
沟通时间少
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和他们沟通,长大了怕耽误孩子学习,很少沟通,这也是造成亲子间话题减少的原因。
很多家长所谓的沟通就是自己说,孩子听,不停地讲道理唠叨。这并不是有效沟通,而是父母单方面的教育。
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就够了,需要有互动,并且还要让孩子多发表意见。
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只要给买够了玩具,不用大人参与,自己玩就够了。
相比和孩子玩,家长更喜欢玩手机,觉得自己一天工作压力大,追剧玩游戏更能解压。其实一家人每天能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而将这些时间用在玩手机,睡觉上,算下来其实真正和孩子做到有效沟通的时长可能都超不过半个小时。
教育是不可逆转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后期想要弥补是很难的。
4.亲子交流存在盲区
有的家长看重的只是孩子的成绩,这关乎他们的未来,父母看重是正常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其他方面,尤其是心理状态和人格形成。
家庭教育不等于知识教育,成才也不意味着只能用成绩来衡量,甚至孩子考多少分是家庭氛围的调节剂。这样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公平的评价。
在孩子内心深处他们期望能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这是最亲近的人,可是一次次的失望会逐渐浇熄孩子沟通的热情。
负面评价,指责和批评会让孩子不愿和家长多说,如果家长一张嘴就是否定的话语,自然就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久而久之无论家长说什么,怎么说,孩子都当耳旁风。
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加,家长和孩子之开始缺少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小的时候还能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动画片,喜欢哪个类型的玩具。可年纪大了反而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家长不知道孩子喜欢哪个偶像,不知道他们现在看的电视剧是什么,似乎除了学习和成绩,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孩子和同学聊得欢天喜地,见了家长就只会“嗯”,那是因为孩子小时候觉得家长无所不能,可他们一直在进步成长,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视野越来越宽,而家长却一直原地踏步,没有学习提高,视野越来越窄。
亲子间没有更多可以交流的话题,更缺少可以一起参与,大家都有兴趣的活动。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跟上孩子前进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有更多可聊的话题,更多能一起探索的世界。
很多时候和孩子沟通不顺畅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听孩子说话,不是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就是用很敷衍的态度去回应孩子。
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听表面语言,二是听表面话语下更深层的意思。倾听本身就是最好的鼓励孩子说话的无声语言,是接纳和尊重的体现。
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听孩子倾诉,就等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形中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加深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家长要把握好每一次孩子注定和自己倾诉的机会,像对待同事和朋友一样,认真听他们说,尽可能不要打断或者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
尤其是在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家长也要耐心等待他们情绪发泄,而不是急着阻止,用心倾听孩子的情绪。
不要认为自己懂得多,总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和孩子说话,在信息时代,成年人的优势开始变得不明显,有的时候甚至孩子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已经超越了家长。
在沟通的过程中要会心呼应,还可以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不带评价的倾听能够营造一个孩子愿意敞开心扉的交流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