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跟着王老师学习积累作文素材(6):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跟着王老师学习积累作文素材(6):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今天是教师节,我站在今日头条这个讲台上发言。

我所要讲的内容有这么三个关键词:第一、感恩,第二、热爱,第三、坚持。

请各位想想,或者在手心里划一下“恩”字。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很喜欢琢磨那些让我有所思索有所感念的汉字。

“恩”字,上面是“因”,下面是“心”,内心的因由,是“恩”,因为外界的一切事物的触动,心怀感激,是“恩”。

懂得感恩的人,在他的眼里,一片在风中舞蹈的叶子,一朵在阳光下微笑的小花,一抹天边嫣红的云霞等等,都会看做是大自然馈赠给自己的礼物,他就会饶有兴趣地观察它们,与它们对话。

懂得感恩的人,他的眼睛随时都会捕捉到亲人鼓励关爱的眼神,表情,动作。会捕捉到你遇见的感兴趣的人,他的眼神,表情,动作。

记得有人说的这样一句话:你的心里装的什么,你的眼里就看到的是什么。

想想看,一个心中装满感恩的人,他一定对自己所看到的人和物,发生浓厚的兴趣,会倾注自己的情感。这么一来,就有了丰厚的积累。

我平时在生活中就常常是这样一个感性的人。

记得有一次行走在石河子的街道上,忽然发现绿化带多了一些装满土种满花的花盆或者花盘。有些地方还有造型独特的小车之类的种满花的器具。内心盈满了感动,为我们的园林工作者点赞,由此又联想起我们这座年轻的城当前的建设者们以及寻根溯源想起当年最初在这片曾经满是石头的戈壁滩上的垦荒者。于是一篇文字的萌芽便诞生了。后来写成了散文《石城街景》在石河子日报发表了。

再比如,有一个春天,带着学生们去棉花地扣苗。坐在行进的大巴车上,孩子们非常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一直往车窗外望着。车窗外有什么,有一块块平整的条田,棉花的幼苗刚刚从土里钻出来,但又被保温保湿的薄膜覆盖着。我想难得以车上这个角度这么从容观看春天的棉花地呢,索性看个够吧。看着看着,发现一对麻雀在飞,一会儿一上一下,一会儿一左一右,我便天马行空地开始想了:这是一对母子,趁着这大好春光,老麻雀带着小麻雀出来透透气,这可是在窝里憋屈了一个冬天的快乐飞翔啊。要不,这是一对正在谈恋爱的麻雀,他们尽情享受这阳光明媚,和风习习。我大声问喧闹不休的学生们:你们谁往车窗外看了?听我这么一问,车内一下子安静了,大部分都摇头,有几个学生答说看了。我问:看到什么了没有?有几个回答:棉花地。有几个回答:棉花地,阳光。只有一个回答:棉花地,地里扣苗的人,阳光,还有飞着的麻雀。我对这一个学生说,太好了,如果你经常这么观察,写作文你是最不用发愁的那一个啊!


我对学生们说,如果回去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注意观察和思考的同学肯定有内容可写了。而只知道在车内闲聊的同学就很遗憾地错过了。

我们常常提笔头痛,为自己没有思路头痛,为自己手中没有写作文的材料头痛,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没有注意观察体验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没有怀着感恩的心,去欣赏一切事物。注意,我把观察事物中的“观察”换成了“欣赏”。

说到这,就要涉及到第二个关键词“热爱”了。

我们知道,你之所以欣赏某一个人,某一处景物,某一件物品,就是因为你热爱它。

以我的一篇散文为例。

一个春天一棵花树

春天,满眼温暖的晴光里,校园中这株叫榆叶梅的硕大花树,满枝头举着明艳的粉色花朵。

不知怎的,尽管年年如是,可我还是觉得她开得突兀,仿佛是我一眨眼的瞬间,猝然盛放。

盘曲的虬枝构成的树冠,饱满、坚挺,如一把巨大的伞,可以从容地抵挡风雨。

我不知道这棵花树,是在什么时候,被一双怎样的手栽植的。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也不会有谁特意去打听她的来龙去脉的。不会的。

然而,这并不妨碍她的春去春来,她的花开花谢。

我喜欢上了这棵花树。

当这个意识涌上心头,就连我自己也有些惊诧:不是早已过了玩浪漫的年龄了么?

浪漫,早已随着那件结婚时爱人给买的大红色连衣裙压进了箱底。

然而,这棵花树,撩拨起了蛰伏心底的特别情愫,它,轻轻地迂回着,那么近,近得可以触摸到。

空气里弥散着春天里甜润略带泥土温暖芬芳的气息,徜徉在花树下,静聆花枝上千百只蜜蜂的嘤嘤嗡嗡,粉色的花瓣,在风中飞落,树下黑褐色泥土上已经铺的满满。

这样的时候,我总要吟咏女诗人席慕容的诗句:如何让你遇见我 /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 阳光下慎重开满了花 /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 朋友啊 /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

我是真的喜欢这棵花树。

眼前的这棵花树,冬日里,卸掉雍容的华衣,抵抗着肆虐的寒风,坦然裸露着皲裂的伤口,孤绝,苍凉,但毫不懦弱。夏季,只披挂葱茏的绿,寂寞在远离热闹的花坛的一隅。秋季,铺一地碎黄的落叶。从来都是一副淡定的模样。随遇而安,安恬,沉静。

过尽千帆,经过岁月的锤炼而业已成熟的女子莫非就是这样?

是的,经过岁月沉淀的成熟女子,内心是非常强大的。

仍记得少女时代,初遇席慕容这些美丽句子时的心悸和感动。可是眼下,这些心悸和感动似飘落于沙漠里的雨点,踪影全无。

甚至还会反驳得掷地有声:没有人遇见,怕什么,美丽不只是给别人看的;盼望落空了,难过什么,花儿谢了,明年还会一样地开;爱被辜负了,忧伤什么,爱情很短,人生却很长啊!遭遇挫折,颓废什么,只要活着,就可以从头再来。

光阴的凉意里,已然小半生的我,愿意删繁就简,摒弃琐碎。愿意把尘世喧嚣的声浪挡在门外,安详地守住一点宁静,一些简单,不受一丝侵扰。

就如校园里这棵花树,即使是春天花开的时日,全然不理会人们的喜与不喜,见与不见,她就长在那里,绿在那里,花开在那里。

这篇散文就讲了我热爱自己所见事物的热爱。我们知道,若心里没有热爱,那就会对自己所见事物,麻木,没有感觉。

年年春天来临之际,我所在的校园花坛边上栽植的那棵榆叶梅都如期盛放。我最初被它的高大所吸引,被它满树数也数不清的艳丽花朵所吸引,后来就想知道这棵花树是什么时候种的,是谁种的,于是,我专门站在树下去看看那些花朵,闻闻树周围散发的气味,而且多次带着相机拍了照片。初放,盛放,直至凋落,甚至长出新叶,我都特意到树下去看。看着,看着,便和这棵花树,有了交流,有了情感,有了想法,有了感悟。便有了想要表达的冲动,于是一篇文章便顺利写成了,恰巧,学校“三八”妇女节举行朗诵创作比赛,我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这篇作品,获得了成功。事后,校园里边的那棵花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每每开放的时候,就有人会指着树说:瞧,那就是王老师写的那棵花树啊!

比如,我们从开始学习写作文起,经常写到自己的亲人,体现亲情。“亲情”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成长着,变化着,亲情也成长着,变化着。可是在咱们体现亲情的作文里,见不到新鲜的东西,总是那些写烂了的事情:发烧了,爸妈或者爷爷奶奶背着送医院,或者守在床前眼睛都熬红了,过生日了,吃蛋糕了,收到想要的礼物了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你天天和亲人们生活在一起,亲人们为你做的一切,你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时间久了,便麻木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亲人们为你做任何事情时发生的一切细节。

记得传得很广泛的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孩子,和爸妈吵架后负气离家出走了。经过了一段时间,身上的钱花光了,肚子饿得难受。街边一个小食店里的老板给了他一碗面吃。孩子吃完面,对老板千恩万谢。老板了解情况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仅仅就吃了我一碗面,你就感激成这样。想想你的爸妈你的亲人们为你做了多少事情啊,你长这么大,单给你煮面,怕是都数不清吧。你却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离家出走,太不该了。孩子赶紧回家吧。

由此可知,一个人心里若是缺少了热爱,会忽略掉多少珍贵的东西啊。一颗心,会变得麻木,感受不到亲人们细致入微的爱,一双眼睛,会蒙上灰尘,看不见亲人们的微笑,看不见为你做事时的一举一动,听不见亲人们暖心的话语。因此,写起亲情文,搜肠刮肚,不知如何下笔,实在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干脆就乱编乱造。试想,一篇连自己都不动情的很勉强的文字,能感动你的读者吗?

同学们,每天,你行走在熟悉的路上,走向熟悉的学校,遇见熟悉的同学和老师,你觉得这一切熟悉得都让你感到乏味,心如一池静水,不会泛起半点涟漪。那一时,那一刻,停下匆匆的脚步,换一种心情,用热情的眼睛,多看看,多想想,蹲下来抚摸那朵路旁的小花,把你无处诉说的心语讲给它听,或者,站在校园的操场边上看看那些正在打篮球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那个频频进球的高个男生,看他打球的表情,看他运球的动作,也可以看看周围观赛同学的表情,动作,还可以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哪怕是在你认为没有什么新奇的教室,注意看看课间十分钟时间里同学们和老师是什么状态,注意选择你关注的一个,描写他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等。

每天,你和父母、亲人生活在一起。你和亲人们彼此熟悉到没有了别的异样的感觉。这一时,这一刻,放下自我,换一种心情,用热爱的心灵,去承载亲人们的喜怒哀乐,去感受亲人们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里做包含的细如毫发的关怀和爱怜,去刻印亲人们的泪眼或者笑颜……



有眼睛多好啊!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想看到的一切!

这个时候,你尽管贪婪一些吧,用一颗热爱的心,把你能够看到的尽收眼底。你就是一个富翁,你就拥有了很多的“米”。有了“米”,何愁不能做“巧妇”?

有了感恩,有了热爱,想要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那就得坚持了。

我在读初中时,养成了随手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写完作业之后,端坐在桌旁,就开始在那本有着塑料封皮的日记本上写下自己当天所见,所思。现在翻开珍藏的日记,透过文字我看到了一个留着麻花辫子的我,一个因为妈妈太忙顾不上及时做鞋而穿着一双有点挤脚的我,一个作文竞赛获得一张刻印着力争上游字样的硬卡纸的我,一个作文得到语文老师盛赞的我。这完全得益于我的坚持。

2006年我家有了电脑以后,我几乎天天写,把自己的文字放在网上,也就是博客。起初是敏思博客,接着是搜狐博客,再后来是新浪博客。一写就是将近三年。写着写着,水平提高了,写着写着,观察事物的眼光锐利深刻了,写着写着,生活和内心充实了。2008年,我出版了自己平生第一部散文集《冰莲花》。写着写着,我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了,我成了教学能手,我成了优秀教师。2018年,我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风烟俱净岁月安好》。第三部《此生只向美低头》书稿已经整理完毕。

2016年1月5日,我重新开始写起诗歌(最初写作发表作品是诗歌),给自己规定每天写一首,发布在微信里边。起初定名为“一诗一画”,后来改为“每日诗画”。

目的在于,锻炼自己的坚持性,为文字而坚持。

同学们,今天你们能聚集在这里,听我讲这些,是怀着愿望,怀着掌握写作文的方法来的。那么,就捧着一颗感恩热爱之心,拿起笔,开始吧。从一朵花开始。从一声鸟叫开始。从一张笑脸开始……用文字,写下它们。也许开始你写得并不顺,但练习久了,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就像画家的运笔,一笔下去,线条就出来了。你将会在记录中发现,一些原本不在意的事物,竟有着别样的动人。你会从中学会感动,感恩,世上一切存在,这是多么令人感激的事啊!

以我的一首《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的诗歌作为结尾吧。

其实

每个人

在冰雪印下串串脚印之后

就距离春天不远了

冬天的上空

太阳就是一朵金色蔷薇

温暖眼睛

沿着她的芬芳

可以抵达春天

走啊

倾听风吹啜饮露水

剩下自己的时候

用歌声赶走孤独

走啊

走着,走着,草就绿了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与同学们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847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