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家里的老人抱怨:他们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吃饭都抢着吃,生怕饿肚子。现在的孩子,吃个饭这不吃,那不吃,连喂都喂不进。每次吃饭像打仗一样,不是追着喂,就是边玩玩具,或是边看手机趁不注意塞一口,要不就是吃得到处都是,一顿饭吃上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虽然老人们小时候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老人口中抱怨的:现在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相信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家长都非常苦恼:吃饭那么日常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呢?
在回答家长"为什么就那么难"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问家长几个问题:
• 你会不会觉得孩子是正在长身体的阶段,不多吃点怎么长个呢?
• 你会不会觉得同样年龄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个子比别人矮一截,就很着急,很没面子呢?
•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的菜,孩子不吃个碗底朝天,而是吃几口就不吃了,很没有成就感呢?
如果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对你来说是肯定的,那孩子不好好吃饭多半就是你的问题了。
孩子吃饭难的原因,从生理上来说,有体质上天生胃口小、身体缺少某种元素,或是生理上出牙直接影响食欲的原因,还有孩子运动量不够,吃得自然就会少;从心理上来说,有"觉得吃饭没意思"和"没有养成好的吃饭习惯"两方面因素。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会觉得吃饭没意思,吃两口不想吃了,就跑了,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于孩子不吃饭这个事情太过于敏感,就像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都是源于家长的担心和期待:
• 家长可能感觉孩子不吃饭怎么行?会营养不良,会生病,会长不大;
• 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桌好菜,不吃完怎么行?必须得到认可才行。
于是家长们非得按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食量。为了让孩子把饭吃完,几乎什么招数都用上了,比如:让孩子一边看手机一边吃;一边玩玩具一边吃;一边满屋子跑一边喂;甚至家人齐上阵,一个负责喂,另一个负责逗孩子玩,非得把这饭吃完为止。
其实这样做,除了不能让孩子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还会导致孩子不知道饥饱,不能形成正常的饥饿反射。
那么,孩子不喜欢吃饭我们怎么办呢?
其实,家长可以想办法让吃饭本身变得有意思,而不是让孩子边玩边吃,让注意力被玩吸引走,而让吃饭变成附属品。接下来,为孩子介绍6个有用的方法:
1、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进餐是关键。可能有些家庭的做法是,会先把孩子喂饱,然后大人自己再吃,这样全家人看着孩子吃。这时让孩子一个人孤独的吃饭,他觉得无聊也是很正常的。
进餐时,可以这样做:全家人可以一起坐下来,家长以身作则,不看手机,聊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或者,对今天食物进行美好的评价,比如:"妈妈炒的菜真香啊","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菜了"之类的赞美之词,来勾起孩子的小馋虫。
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在餐桌上批评孩子白天的行为,这样不仅会让就餐气氛变得严肃,还会使孩子将受到批评后的负面情绪与就餐联系起来,以后一遇到吃饭都会联系到负面情绪。
2、给孩子属于自己的餐具。孩子对于专属自己的东西,总会有很大的兴趣,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可爱的、使用方便的专属餐具,比如,印有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碗和碟子,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用餐欲望,使其对吃饭变得更加热爱起来。
3、让菜品变得丰富和新颖,也是激起宝宝吃饭兴趣的好办法。妈妈可以多花点心思,为孩子做一些有创意的、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如果遇到孩子不爱吃的食材,也可以变革做法,比如一些孩子不爱吃炒的胡萝卜块,那就想办法把胡萝卜做成泥蒸着吃;或者孩子不爱吃炒鸡蛋,可以把炒好的鸡蛋堆成花朵,搭配上绿色的菠菜杆,变成一朵朵可爱的小花,然后给孩子吃。这样做肯定能有效地激起孩子吃饭的兴趣。
4、让宝宝参与做饭的过程,也是激发宝宝吃饭热情的好办法。家长可以在做饭前,征求孩子的意见,问问他想吃什么,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并且让他们选择吃法,是蒸着吃,还是炖着吃,或者是炒着吃,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感;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买菜、洗菜、择菜的过程中;在开饭前,让孩子准备碗筷,并且在吃的时候称赞他,说:这顿饭是宝宝做的,让他有成就感,进而对食物更感兴趣。
5、在盛饭时,先别一下子给孩子盛太多,让孩子感到吃不完有压力。可以给孩子先盛一小份,吃完后,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添加。当孩子每次都把碗里的食物吃完,定会让他非常成就感,并获得这种成就感而爱上吃饭。
6、在吃饭时,可以将吃饭的过程变得更加游戏化和故事化。通过"游戏力"的方式来解决吃饭难题,然后让吃饭这件事本身变得更吸引孩子。
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我是金嫂,热爱育儿教育,感谢关注!每天分享育儿小知识,让宝宝更好的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