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常闻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人要有理想,使自己进步也使社会进步,看到不好的事情,皱个眉头,心想着如何改变它,于是努力工作。但还是没做好,人家批评,遇事阻碍,但没关系,我就是来做事的,有困难就克服,有批评就改进,不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只关心是否自己进步以及是否把事情做好,这样就是在「进德修行」。
如果只想着享乐,只想听恭维好听的话,就等于不思进步了,人进入逸乐状态,就会引发更多的贪欲,想的做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放纵而已,这样就等于喝了毒药了。
所以,「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因此,人不要怕困难,不要怕被指责,只要自己心态好,想着成长学习服务的目标,就没事了,只会一直想要改善进步,于是真的就自己一路前进了。
若是「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因为不想再费心了,不再想成长的事情了,于是停止进步,反而逸乐第一。
只要你是有权位有资源的人,周围的小人都会来包围你,满足你的私欲的同时,攘夺你的权势与资源,你和你身边的小人成了堕落的集团,这个人对社会便成了蠹虫,就像商纣王,年轻时勤勉奋进,治国有方,后来放纵享乐,甚至灭国亡身。
人不是不可以逸乐,劳逸结合是对的,但逸乐是在该干的事情干好了之后的一段短暂时间的休憩而已,而不是日日放在享乐之事上,这样的话,会把自己的福报消耗殆尽,退步,懈怠,纵欲,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变成一个对社会没用的废人了。
《菜根谭》是完成于明朝的一部中国传统人生智慧的宝典,明朝末年的一位读书人,也是官员,洪应明,他搜罗了自古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人际关系应对技巧的警语,加上自己的创作,编纂出了《菜根谭》这部著作,意思是心平气和地看透人生,看透之后,找到处世的技巧。
由于书中的文字,深黯人性,揭露了世间人的种种善恶面貌,对于在职场上打滚的知识分子而言,正好是检视自己,以及了解他人最好的指导原理。此书问世之后,不断在各个社会阶层间广泛流传,对于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最佳的处世智慧。《菜根谭》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儒道两家的人生智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