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的到来,让爸爸妈妈们既有了盔甲,也有了软肋。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初次为人父母,怎样与孩子互动,如何教育、陪伴孩子……这些全部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我们都知道,与父母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也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避免走弯路,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呢?
其实,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在球场上一样,也需要互相配合——一个在「发球」,另一个就要去「接球」。
今天在这里介绍以下 5 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孩子展开互动,让我们能够在这片名为「互动」的球场上,与孩子成为最默契的搭档。
注意了!孩子们正在「发球」
孩子在看着什么,还是指着什么?有没有发出什么声音,或做出什么表情?是不是在努力伸展着胳膊和小腿?
这些行为意味着孩子正在「发球」,这时父母要留心孩子在关注着什么。
当然,父母不可能一整天都密切地注视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需要把握住一些生活里的小机会和孩子进行互动,比如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或是在商店一起排队的时候。
只有注意孩子的「发球」,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鼓励孩子去探索,从而加强亲子之间的纽带。
用支持与鼓励去迎接「孩子发来的球」
温柔的拥抱、轻柔的话语、安慰与认可……都是让我们「接球」时无往不胜的「利器」。
面对孩子「发出的球」,我们可以适时地发出声音或做出面部表情,让孩子知道「我明白了!」;可以微笑、点头,让孩子知道我们也注意到了同样的事情;也可以拿起孩子指着的东西,把它放在孩子面前。
支持和鼓励可以促进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
在我们「接球」时,孩子就知道我们已经听到并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了。
说出孩子关注的东西
在「接球」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出他所看到的事物、正在做的事情或感觉到的东西。如此一来,即便孩子这时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我们已经在孩子的大脑中建立了重要的语言练习。
可以尝试着去给孩子看到的所有东西命名——一个人,一个东西,一个动作,一种感觉。比如,如果孩子正指着自己的脚,我们就可以说,「对,那是你的脚!」
如果我们把孩子所关注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能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命名也能帮助孩子学习新的词汇,知道父母在意和关注着自己。
和孩子轮流「发球」「接球」
每次「发球」后,都要给孩子回应的机会。让「发球」和「接球」的过程能轮流下去,别让互动停止。
在这个过程中,等待是很重要的。孩子们需要时间去反应,特别是当他们一次了解许多新东西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这样「轮流接发球」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以及学会与他人相处。这种等待,相当于给孩子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想法、建立信心和独立性。
关注鼓励孩子发出「下一个球」
每当孩子完成某项活动,或是准备好去进行新的活动时,往往会发出信号。
比如,孩子可能会先放下一个玩具,然后拿起另一个,或是转过身去看别的东西。当然,孩子也有可能会走开,开始发牢骚,或是大喊「不玩啦」。
如果发现孩子想带头开始一项新的活动,父母就可以支持他去探索世界,并且积极地回应他发来的「新一个球」。
其实如果把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看作是一项「接发球」运动,可以让孩子和父母的日常变得更有趣。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练习,让这种互动方式成为日常习惯,保持下去。长此以往,这种「接发球」式互动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行为举止和身体健康,都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参考资料: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resources/5-steps-for-brain-building-serve-and-retur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