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劝勉人们要分清善恶,约束自身。民国时期有名的宋家三姐妹中的宋庆龄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宋庆龄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以及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慈善家。
01
作为副主席的宋庆龄,一个月的工资是国家一级工资标准(579.5元),对于当时物价来说,这笔工资已经可以说是天价了。可为何宋庆龄经常缺钱用,还向身边朋友借钱用,这是为何?这不免让人感到疑惑。
宋庆龄担任国家高层领导,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好友,自然免不了要交际应酬,随之而来的则是庞大开销。宋庆龄生活简朴,对自己非常节俭,但是在应酬交朋友上面却是十分舍得花钱。
▲宋庆龄画像
在招待客人时,宋庆龄不仅要挑选最新鲜的珍贵食材,还会根据客人喜好和口味制定菜单,这样的盛情款待,让每一位受过宋庆龄招待的客人,都难以忘怀。虽然这些交际大部分都是因为公事,但是宋庆龄深知国家贫弱现状,总是自掏腰包请客,绝不动用公家一分钱。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宋庆龄也和许多革命志士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谊,每次从上海回京总是要细心地替老朋友们买些肥蟹,聊表自己的心意,在国际间的往来中,宋庆龄更是不失大家风范,每当外国宾客来访,她总会赠送对方一些礼品。而这些花销,宋庆龄也从未让国家承担,而是一味地掏自己的腰包。
▲宋庆龄被众人拥护在中间
好几次国家考虑到宋庆龄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增加她的工资,或者是补贴一些活动经费给她,均被宋庆龄拒绝,她说,我的工资已经是别人的好几倍了,足够我花,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了。宋庆龄如此深明大义,实在令人佩服。
02
1963年1月,为了迎接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到访,宋庆龄特意请上海的管理员到友谊商店去买一些绸缎料子以便相赠。后来宋庆龄查看自己的账单,发现账单上没有购买丝绸的条款,询问后才得知,这笔款项已经被报销。
▲宋庆龄旧照
宋庆龄了解情况后便说,礼品是我私人赠与的,不应拿去报销,要从我自己的账目中扣除,公私一定要分明,不然就成贪污了。一席话,道出宋庆龄“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则,而在她的人生中她也始终恪守自己的信条,从无半点逾矩。
03
宋庆龄的心肠极好,待人接物也是十分慷慨大方,在宋庆龄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她的馈赠或资助。宋庆龄的警卫员不幸中风瘫痪,无法继续工作,宋庆龄知道后,便把警卫员的两个子女接到身边抚养。
宋庆龄的管理员结婚,她邀请两人共进晚餐,并慷慨地赠与他们一条鸳鸯床单,希望他们能够和和美美,幸福圆满。等到管理员的小孩出生,她又把一些小孩衣服赠与这对夫妇,后来管理员父亲去世,她在公务中也不忘让司机代替自己前去吊唁,并送去30元钱。
▲宋庆龄教导小孩读书
她总把自己身边的人当作亲人一样对待,每当有人遇到难关时,她总要帮扶一把。有一次,宋庆龄听说工作人员小杨家里遭遇了水灾,十分严重,宋庆龄即刻便拿出150元钱给小杨,帮助他家中重建被洪水冲毁的房屋。几乎她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都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宋庆龄和一众小孩合影
宋庆龄一生都不曾花过公家的一分钱,在代表国家的交际场合上也坚持要自掏腰包,对身边的人更是毫不吝惜钱财,总是为他人慷慨解囊,导致即使拿着三百多元的巨额薪水,也仍要面对金钱短缺的问题,有时还需要工作人员以及朋友的接济。
结语
《儒林外史》中写道,“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宋庆龄作为国家高层领导,从不觊觎国家财富,反而为国家和旁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工作多年仍旧是两袖清风,实在是后世楷模,能有这样的领导人,实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参考文献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儒林外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