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化妆师周文娟为40多岁农村女性化妆走红网络,甚至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赞扬,没想到,原本是善意的行为却引发了争议。
农妇们化妆前后对比惊人,展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美,也打破了我们对农村女性的一些刻板印象。
1、善意之举,为何引发争议?
周文娟在采访中说,她希望通过给农村的婶婶、阿姨们化妆的行为,让她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可以对自己好一点,发现并欣赏自己的美,对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和向往。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化妆技术真好!适合每个人的样子” “她们化完妆换上漂亮的衣服,对着镜子梳头发,有些少女般的娇羞雀跃,真好”“生活的重担让很多女人没有了打扮的时间与心思,可谁不是曾经的那个爱美的公主,帮助她们变美真的很有力量”。
然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和反对:“你这是害人,体验过漂亮的女人们再也回不去了”“为什么化妆了才叫美?”
从网友的争论中,我们看到,大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担心这种美只是一次性的,农妇们平时忙于田间灶头,习惯了不化妆的状态,现在突然让她们体验一次化妆,让她们感受到化妆后自己的巨大变化,但在没有人为她们化妆的时间里,她们迫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化妆,又不甘心“丑陋”,反而会引起她们心理失衡。
另一个争议点主要体现在对于化妆和审美的不同看法,难道一定是化妆了就是美吗?
之所以会有这些争议,既是出于对农村女性化妆条件的担忧,更是对农村女性存在刻板印象以及对化妆存在偏见的表现。
现在,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发展,在农村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手机购买到她们负担得起的化妆工具,在一些视频平台上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化妆教程供学习。虽然农村女性化妆依旧有很大的条件限制,但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农村女性化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条件。
对于那些质疑农村女性化妆就是美的声音,大多对农村女性存在刻板印象。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妆只是我们修饰自己容貌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变美的权力。
农村的女性并不一定总是要灰头土脸的样子,她们也有权力追求美。而化妆也不是洪水猛兽,不需要被抵制或害怕。
2、你化完妆的样子,很美
周文娟说第一个化妆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奶奶,当她触摸到奶奶粗糙的皮肤时,心中不是滋味,便产生了给奶奶化妆的想法。
化妆前的奶奶脸色暗黄没有光泽,化妆后奶奶显得更有精神,看上去年轻了好多。
看到周奶奶化妆后的巨大变化,村里的其他一些阿姨婶婶也想尝试让周文娟帮她们化妆。
一位远嫁到自己村里的婶婶,在家翻箱倒柜了很久也找不到一件满意的衣服。化完妆后,婶婶告诉周文娟,自己结婚多年来,辛勤操持家务,都忘了好好爱自己,决心要去置办几件满意的衣服,爱家人的同时也学会爱自己。
一位阿姨化妆后,穿上自己喜欢的红衣服,露出了女性的自信妩媚。
还有一位婶婶,在化妆后找出了压箱底的花裙子,拍照时优雅从容,判若两人,眼神中也褪去了被生活填满的紧迫感。
化妆师并没有按照打造网红或很多大城市女性浓妆艳抹的方式去给她们化妆,而是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去进行修饰,既可以保留她们每个人本身的容貌特点,也让她们看起来更加有精神、五官清晰。
化妆前,这些女性大多脸色暗黄,没有任何修饰,神情多了一份劳动者的朴实,少了一份女人特有的温柔妩媚。化妆后,她们尽情展露一个女人的千姿百态。
在对周文娟的采访中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周文娟说,每一位和她预约好化妆的阿姨都会提前把脸洗干净,因为怕弄脏了她的化妆品。
这些农妇们,她们日复一日地操劳,既要照顾孩子和家人,又要忙于田间地头,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甚至模糊化了性别的概念,她们为家庭默默付出,却很少有时间来修饰自己。但谁会不想变美呢?
周文娟的到来,让她们掩埋心中变美的心又重新悸动,她们甚至因为害怕弄脏化妆品而提前把脸洗的干干净净,这是对美的珍惜,更是敬畏。
虽然周文娟不能经常来给她们化妆,虽然她们不一定都买得起高档的化妆品,但只要一个女人看到了自己的美,并渴望变美,她的眼中一定多了些对生活和自己的期待。而这份期待,足以让她们有更多的勇气面对生活的刁难。
她们化妆的样子,真美。
3、美是种子,要用对生活的热爱浇灌
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权利,它就像一颗种子,种在每个女人心中。追求美,从来都是女人的天性,化妆只是追求美的方式之一,也是生活中仪式感的体现。不管你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在小村庄,都可以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仪式感也不仅是化妆,洗头、穿上浸满香气的衣裳、将房间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种仪式感,让她们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心中也十分快活,让她们对生活有更多期待,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憧憬,对自己有更多的关爱。
愿我们放下对农村女性们的刻板印象,尊重并欣赏她们化妆和不化妆时不一样的姿态。化了妆的她们,比我们想象中更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