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太贵了,再看看”,“心穷”的家长,究竟影响了孩子什么?

“太贵了,再看看”,“心穷”的家长,究竟影响了孩子什么?

文❤初蔻

中国人在消费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点:有钱省着花,而且不会告诉孩子家里到底有多少钱。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哭穷”,但有些父母并不是真的穷,而是担心孩子乱花钱。

父母毫不隐瞒地和孩子交底,怕孩子会不懂赚钱的辛苦,以为钱来的很容易,从而造成浪费、奢侈的生活习惯。

如果孩子再产生攀比、崇富的心态,才真是害了孩子。

但以“哭穷”的方式养孩子,用来教育他们节俭珍惜,这种办法真的好吗?

从家长对待子女花钱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做法背后对孩子的影响。

例:孩子非常想要一双耐克鞋,价格560元。平时你给孩子买的鞋大约在200元左右,这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

你会对孩子超范围的花销持什么态度? (多选)
0
0%
告诉孩子,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劝他不要这双。
0
0%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毫不犹豫地购买,满足孩子。
0
0%
在了解到孩子对这双鞋期盼已久之后,会满足孩子的心愿。
投票

结果分析:

选择1的群体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贵”,买不起。

选择2的群体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基本要啥就能有啥,可以为所欲为。

选择3的群体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懂得孩子的渴望,尊重他、肯定他,并能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这三种方法中,最值得提倡的肯定是最后一种。

完全没底线地满足孩子,是对孩子的伤害。一点都不满足孩子,总对他们说“太贵了”,同样也是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让他在未来的路上,过早地产生自卑及不自信的心理。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生活习惯有以下特点:

1、逛打折店铺,看到减价、促销、优惠等字眼时,不管需不需要,一定要看看,没准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当然,很多时候买回去的东西也会让他后悔。

2、在外点餐时,不是看哪道菜的口味比较好,而是先选择价格低的,在低价菜中进行合适的选择。

3、不敢进外表看起来货品昂贵的店面,勉强进去,也非常扭捏和局促,不敢正视商品价格。

4、不太愿意和他人一起活动,因为开销太大,潜意识里感觉,有这些钱不如买些合口的菜,自己回家烧着吃,这样比较经济划算。

喜欢的物品,哪怕自己再想要,也会暗示自己“这个东西不够完美”。

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已有所表示,也总感觉自己配不上对方。

被家长有形无形地引导“家里穷、东西贵”的孩子,慢慢会对自己采取一种封闭式“自我保护”模式。

他们认为,只有不参与、不表示,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因为“我不配”、“我很差”、“我不值得”

孩子喜欢较贵的物品时,有的是出于对高昂价格的肯定,比如大一些、对金钱完全有概念的孩子。也有一些孩子是出于对物品外观单纯地喜爱,比如小一些的孩子。

内心的匮乏,会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路发展。

“心穷”是最可怕的贫穷。

为什么有人说,一个贫困的家庭也一样能培养出优秀、自信的孩子,因为他们经济不富裕,但他们心不穷。

那些粗布制成的衣服,因为干净、整洁而让人心生温暖。那是家的味道,那是父母的付出。

同事小雅:

她小时候有姐有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他们的妈妈总是会对他们说:“别担心,家里还有存款,足够你们念书和生活,实在没钱了,我们就可以动用积蓄。”

因为这种安慰,小雅和她的姐弟们从未因为生活而担忧,他们总感觉有一种底气在。

小雅的姐弟们从来没想过要打开存钱罐,反而都希望自己尽量节俭、朴素一些,这样就可以让积蓄越来越多。

直到她家生活条件开始好转,他们这几个孩子各自工作,小雅妈妈才告诉他们,哪来的积蓄,那时只是对孩子们的安慰,只想告诉他们不要怕,还有爸妈和存款在,就为了给孩子一份踏实。

初蔻本人的经历:

我六岁的时候,在景区和妈妈游玩时,看到一位妈妈在指责她的女儿,说那个女孩未经允许,要了一杯饮料。

景区的饮料肯定要比外面的贵,所以这位妈妈不顾一切地批评孩子。批评到了什么程度呢,从那以后到现在,我基本不在景区买饮料。

被骂的孩子不是我,我都被吓出了心病,不知道当年那个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我从小生活比较富足,真是有钱也有爱,啥都不缺。

我家生活条件是小区周围最好的那一档,我是同学和朋友当中第一个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人。总之是什么最好,我就最先拥有什么。

这些物质的补充让我感觉很幸福,倒不是觉得有钱了不起,而是觉得这些东西我值得拥有,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获得。一直以来的自信让我认为,我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我不会将就生活,委屈自己。但我懂得节约,更会理性消费。

可能你舍得给孩子买教辅材料,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但你不舍得给孩子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虽然辅导书和兴趣班的开销远远大于儿童玩具,或是一双品牌球鞋,但你认为教育经费是最正确的投资。

但这真的只是你认为,孩子更渴望的东西不是这些。

其实有些物品并不很贵,但却能让孩子内心很满足。家长们也不要担心偶尔满足孩子对某些物品的要求,就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其实孩子们很懂事,他们要的是能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内心真正的爱。

如果你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真正的疼爱,那么就会有些孩子表现得不那么配合。

比如孩子希望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你由于经济原因现在还不能购买,这时候可以明确地给孩子说:“现在家里的钱暂时不够,我们再等等,明年这个时候,争取给你买。”

虽然电脑没有买,但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真诚。“他们是想给我买的,但他们目前没有钱,我要学会节省一些。”

当然,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你对他的承诺就能做到的话,他一定理解你的苦衷。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会知道珍惜、感恩与努力!

(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小时候不管,长大就管不了啦)很多第一次做家长的朋友们,不要用你从小的生活习惯一成不变地教育孩子了,为了他们的成长,推荐您看看这本书!

长大成人的我已不懂孩子!
¥26
购买

初蔻,洞悉人情世故、擅长男女情感分析。如果喜欢我,就请关注我,有问题咱们坐下慢慢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883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