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好不容易和两个小伙伴约成,一起出去玩了一天。
这三个小朋友是实打实的发小,我们三个妈妈也比较聊得来,因此时不时的聚一聚。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约玩的频率低了一点。
这次见面,三个小家伙都长大了不少,相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比如,他们明显都比以前争强好胜了。
一个小朋友表现好了,大人随口夸一句,另外两个小朋友马上不甘示弱的也要试一试,证明自己也很棒。
没错,小朋友知道比较和嫉妒了。
这里的“嫉妒”不是贬义词,只是孩子情感的一种客观反应,表明孩子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了,这种自我意识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爱嫉妒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绝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这种表现。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就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妈妈抱一抱别的小朋友,他们就会反应很剧烈,不让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只让妈妈抱自己。大一点还会直接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妈妈。”
这其实就是嫉妒心理的表现。
孩子的这种心理在生活中经常出现。、
前段时间,我约了同事带孩子来家里玩。
小妹妹刚来的时候,娃特别开心,又是给妹妹玩玩具,又是拉手。
可是玩了一段时间,就有点不乐意了,最后直接说:“让妹妹回自己家吧。”
后来再说邀请妹妹来家里玩,他都是果断拒绝。
我仔细想想,可能是小妹妹来的时候,我和娃爸对小妹妹太热情了,让他感觉受到冷落了,因此产生了一种嫉妒排斥的心理。
反应过来以后,我赶紧给他做心理建设,告诉他爸爸妈妈最爱他,小妹妹只是客人等等,做了几次工作,这才又愿意叫妹妹来家里玩。
相比起大人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的嫉妒心理,孩子的嫉妒心理特征其实挺明显的。
1、非常明显的外显性
小孩子有嫉妒心理,不会像大人一样想方设法的去隐藏。
相反,孩子会通过非常明显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不会顾及这种情绪会不会让别人不满。
因此,只要家长善于观察,是非常容易发现孩子的这种情绪的。
2、用直接对抗来表达不满
孩子的嫉妒心理,不会用间接的方式去发泄和表达,大多是用直接用对抗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看到别人画的画比自己好,得到表扬,他心里不爽,就会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直接破坏这幅画。
如果孩子出现类似的行为,家长不要急着去批评孩子,更应该先分析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3、自己的主观意愿是判定标准
孩子嫉妒情绪的产生,大都建立在人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主观意愿的基础上。
只要外界的事物或者人让他们心里不快,就可能会诱发他们的嫉妒心理。
基于此,家长对于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可以引导的。
低龄儿童出现嫉妒心理,是其自我意识觉醒产生的一种正常表现,不必过于紧张。
但是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这种性格就会变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并不是所有的嫉妒都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部分的嫉妒情绪都会让人心灵扭曲、性格偏执、自卑胆小等,所以家长的引导非常必要且重要。
1、给孩子充足的爱与安全感
来自父母的爱与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前提。
充足的爱,会让孩子最大限度的认可自己,知道自己值得被爱。
充足的安全感,会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仔细观察,其实身边大多数善妒的人,他们都有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和童年,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所以他们怀疑自己,嫉妒别人。
2、父母以身作则,谦逊温和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胸怀和处事方式都被孩子看在眼里。
如果父母自身就就心胸狭窄、自私善妒,喜欢斤斤计较,那么言传身教,孩子必定也跳不出这个圈子。
相反,如果父母心胸宽广,谦逊随和,懂得理解与认可别人,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变得和父母一样。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父母千万不要经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并且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打击教育。
经常这样,孩子会不自觉的对被比较对象产生厌恶嫉妒的心理。
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请不要总是伤害他们。
3、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不盲目跟别人比较,同时要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既能够虚心的认可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能自信的肯定自己。
孩子大一些以后,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嫉妒心理无益于进步,反而会成为成功的羁绊,坦诚的沟通也能够给孩子指明正确的方向。
4、丰富孩子的生活,带孩子看更广阔的的世界
什么样的人喜欢胡思乱想?无所事事的人和一无所长的人。
父母要从小就用心的陪伴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生活充实、精神丰盈的人,这样就会减少孩子与别人无谓的比较。
孩子成长无小事,每一个现在看来很可爱的小动作,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完全佛系,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最正确的引导,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
我是@陪娃日志,多平台亲子游戏达人,专注亲子陪伴与启蒙,欢迎关注。
#凌晨爸妈成长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