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尾声,又是一年成长季。今年高考后,一些平台运用AI技术助力考生选专业、报志愿,另一方面,对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要想顺利步入职场仍然面临不少挑战,AI、大数据同样有效帮助校招生平稳过渡。但是,校招生与公司要求相对应的能力和经验欠缺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作为新员工入职后的适应和角色转换仍然被公司用人部门所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高速运转、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或科技企业中,校招员工快速融入业务发展的需求亟待解决。
当前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岗位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大数据时代的产生,是海量数据同完美计算能力结合的结果。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更新,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大数据计算技术完美地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类社会利用数据价值的另一个时代,疫情期间,手机信号大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就为迅速查找密切接触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好的技术需要专业的人才,不仅能更好利用技术为平台和用户服务,还能有效保护好用户隐私信息和财产安全。目前,以大数据技术为主要业务基础的工作包括大数据运维工程师、数据清洗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等稀缺岗位。作为国内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已从概念逐步落地。全国90%以上的企业都在使用大数据,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大数据将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高薪行业之一,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开发等大数据人才将成为市场紧缺型人才。
针对增长的人才需求和复杂的就业情况,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专业将产学有机融合,扎实理论,重视实训,突破学生角色转变的瓶颈。
这样的人才发展路径,需要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共同培养,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就为有志于此的考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那么,大数据工程师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对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培养具备一定的数理与逻辑思维、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掌握大数据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适应新兴产业中大数据或数据挖掘工程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支持等岗位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样,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和企业实践的需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采用“全周期”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通过“学校+校企产业融合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具体实施环节进行教学。
由于大数据工程师的工作实践性质,对教学中的实践层面要求也更高。因此,在理论课方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和“双项目驱动”等方式进行实施。
在校企合作层面,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与业内领先的青软实训密切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无缝衔接。引入华为、腾讯等领军企业的优质资源,合力打造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新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学院。
产教融合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号召,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行业认证的技术技能考试,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提高学生高质量就业机会。学院还将邀请行业大咖、技术专家、各界精英等参加学生路演、项目评审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度。
好的教学需要好的设备支持,学院规划建设多个大空间专业实训室,包含教学用计算机、服务器、实习实训软件等。通过踏实有效的项目实习实训,力求真正做到毕业、就业无缝衔接。
在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的共同支持下,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校追求培养出更多满足国家和行业需要的新型人才,努力实现将学生的事业快速发展和学校的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更高目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