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轻雨
编辑/小棉
孩子出生后,宝妈自身如果奶水充足都会选择母乳喂养,因为它对宝宝和妈妈来说都会比较好。但等宝宝成长到某一定阶段,宝宝的母乳喂养就要断掉,而给宝宝断奶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小李是一位90后宝妈,跟丈夫结婚不久就迎来第一个孩子,有了孩子后,小李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宝宝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然而她最近一直在被一件事困扰着,那就是帮宝宝断奶。每次给宝宝断奶,他都是各种哭闹,有时整个人都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还是没有停止,看到他这样子,小李实在不忍心,于是就一次次的妥协了。
但断奶是一定要的,否则对宝宝的发育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影响。于是,这天一家人共同商讨出了一个办法——把宝宝先送到奶奶家呆一段时间,也许没见到妈妈,他的反应就不会那么激烈了。
于是小李夫妻二人就带着宝宝来到了奶奶家,孩子的奶奶一口答应了,她说:"我现在精力还不错,帮你们待一段时间的孩子完全没问题,你们别担心。"妥善安排好宝宝后,他们也就离开了。
一个星期之后,小李已经十分想念孩子了,而且听孩子的奶奶说孩子断奶已经断得差不多了,就拉上丈夫前去接孩子。
透过车窗,小李大老远就看到奶奶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等着,宝宝的样子看上去很是开心,不知道是不是知道爸爸妈妈要来接他回家了。
等小李小车,走到宝宝跟前,宝宝才反应过来妈妈来了,明明表情上一秒还是欢天喜地,下一秒就变成委委屈屈的,那样子好像在说"你怎么能那样子对我!"。
小李赶忙抱过孩子安慰了起来,心里感到好笑又愧疚。之后,她把宝宝表情转换的照片发到了网络上,宝宝也因此获得了一个"表情包宝宝"的称号。
相信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断奶时都遇到过想小李同样的问题,那么同孩子进行隔离的方法好吗?
其实这种方法还是不建议的,宝宝的安全感在初期都是从妈妈身上获得,长时间的分离会导致他们内心不安,造成心理伤害。那么要用怎样的方式断奶呢?
如何科学断奶?
1、 逐步减少喂奶次数
逐步断奶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可以先减少一两次喂奶的次数,用辅食替代,等孩子对这样的喂食接受后(差不多一周左右)就可以继续减少,慢慢增加辅食量,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不会那么抗拒,也不会不接受辅食了。
2、 先断白天的再断夜奶
宝宝在白天对妈妈奶水的依赖性相对没有那么强,因为白天他们注意力会分散在其他东西身上,不会特别在意妈妈的存在。但夜晚就不同了,他们对妈妈会产生很强的依恋,而且一般是通过喝奶来缓解这种情感,所以如果是先断掉宝宝的夜奶,可能会造成宝宝对断奶产生更大的抗拒。
3、 妈妈的内心要坚定
妈妈如果看到宝宝哭闹就停止断奶,很容易造成断奶过程反反复复,这会刺激宝宝的情绪,影响断奶的进程。所以在决定要给宝宝断奶后,妈妈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要觉得不忍心,你可以在宝宝哭闹的时候转移下他的注意力。
4、 多给予陪伴
断奶期间,宝宝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感,如果这时候妈妈再离开他们身边就会造成心灵上的伤害,所以断奶期间其实是更需要妈妈们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这样即使不给孩子喝奶,他们也能够从妈妈身上得到抚慰,淡化那些不安情绪。
结语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是牵动着他们的心,但有时候父母还是要"狠心"点,毕竟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经历这一过程的,希望上面的方法能帮助到各位家长,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养育。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