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变者最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影视剧中所创造的故事,并非无迹可寻。
张国焘是近代史中一个重量级的叛徒,结局让人意想不到,却也在情理之中。
叛逃之前,在中共他是元老级人物,职位也高,叛逃之时,他正担任陕甘宁地区的最高领导。
为什么要做叛徒,理由不止一种,外界跟内部都有促进他做这件事的影响,最后选择他认为对他有利的做法。
但成为叛徒之后,现实生活跟他想象地生活背道而驰。
张国焘在叛逃前,一些行为迹象就能看出他有这种想法。
1938年他跟周一起去武昌见蒋,见面的时候,张国焘老泪纵横说道:“兄弟在外多年糊涂啊”。
周当时就在旁边,听到这话之后十分生气,转头就道:“你糊涂,我可不糊涂”。
张国焘听到这话并没有收敛,在后面交谈中很热情地对蒋说了一些情况。
他叛逃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蒋那边很多部门都过去挖他,不过都没有答应,去了一位友人家躲避他们的拜访。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那时离开中共,是在思想上跟他们有些分歧,而他那时候更想做一名文化传播者,而不是政客。
所以一开始蒋派人征求他工作意愿的时候,他说想办一种“民办刊物”,但这个想法被拒绝了,所以有段时间他闲赋在家。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真正投靠蒋呢。
抗战正处于火热之际,一家人去游,那时江西正是双方争夺的战场,张国焘触景生情,在与母亲聊他们张家从清末到民初经历各种磨难,有些兄弟姐妹在战乱中夭折。
张国焘再次有了从政的念头,在他准备回去的时候,发现中共开除了他的党籍。
他便去了重庆,做蒋那边的特务。
戴笠开始十分重视他,待遇条件都很好,先是安排他在武昌的小洋楼,还把他的家人接过来。
武汉失守张国焘跟戴笠来到重庆,他们认为张国焘在中共那么些年,对内部情况十分了解,所以成立了一个“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张国焘做主任。
在那里研究对抗中共的策略,张国焘本人也尽心尽力,还开办了一个“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除此之外,张国焘各种建议也均被采纳。
戴笠重视他,也防着他,照顾他家的工作人员都是特意挑选的,为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对张国焘的要求,他们能做到的都做了,但最后,结果却十分不理想。
所以后来也慢慢将他边缘化,戴笠对他更是没有好脸色,曾跟人说道:“校长对张国焘来投靠,以为是对延安的致命打击,交我运用,几年来大失所望,对校长难以交差”。
张国焘各种好待遇逐渐被取消,职业也是虚设头衔,实际没有什么权利,处境十分尴尬。
一直到1946年,时来运转,他得到一个同乡的推荐来到江西的“善后救济总署”做副署长,这个职位,算是有点实权。
但去了之后才知道江西省领导王基陵曾在战场上败给他,差点被枪毙了。
王基陵心中对他有恨,在他任职那天就给张国焘一个下马威,忍气吞声过了两个月,张国焘最后受不了辞职,去上海创办了一个新闻周刊。
1949年,蒋带领一群人逃到了台湾,张国焘害怕自己留下会被治罪,便带着全家人去了台北。
蒋那边早就当他是颗弃子,没给他安排工作,后来给他的房子还被强行占领,张国焘不堪受辱,又带着家人去了香港。
那时候他身上就没有多少钱了,不过后来写书的版费,支撑一家子的开销。
1968年大陆一些问题波及到香港那边,张国焘怕受到影响,便去了加拿大。
他跟妻子在加拿大大儿子家中生活,不过后来儿子没钱养他,便去了当地免费养老院。
1976年,张国焘79岁,有一天突然中风,妻子年纪也大了,照顾不了他,便住进了老人病院,两年后病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