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
有些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花大价钱在早教中心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
这就是一个误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并且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所以在玩耍中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而家长和孩子玩耍时要注意以下9点,抓住了这9点,早教就能事半功倍。
1、 训练感觉器官
孩子小的时候正是感觉形成的初期,家长应该多锻炼孩子感觉器官的敏感度。
要想锻炼视觉,可以多拿颜色鲜艳的东西在孩子的面前晃动,并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可以提高孩子的分辨色彩的能力;
要想锻炼听觉,可以多播放一些儿歌、玩听声辨位的游戏、也可以多和孩子说说话;
要想锻炼味觉,可以专门找一些食物,给孩子尝尝食物本身的“酸、甜、苦、辣、咸”,体会不同的味道;
要想锻炼嗅觉,可以让宝宝去闻多种多样的气味,蒙上眼睛通过味道猜是什么东西;
要想锻炼触觉,家长可以给宝宝做抚触、陪孩子玩各种黏土、折纸、水、沙子等各种触觉的玩具。
2、 训练自理能力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为孩子操办一切,这样子只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吃饭前要洗手;玩完的玩具要装回玩具箱;早上起来的时候要自己穿衣服……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孩子去做,这样才能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
3、 发展交往能力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有同龄人的地方去,并鼓励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可以教孩子如果想要玩对方的玩具要怎么说;如果想要和比较大一点的孩子玩耍要怎么说;或者在家里来亲戚的时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和亲戚交谈。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变得自信,还会有利于长大后对人际关系的维护。
4、 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想多问,一旦孩子问出来了一些问题,家长不要直白地给孩子解释,而是应该生动地为孩子描述这一概念,或者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查阅资料。如果你只是把枯燥的知识地搬运给孩子,会使孩子丧失再次询问的兴趣。
5、 早期识字提前阅读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制作小卡片来引导孩子多识字,也可以选择生动活泼的手绘本,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边玩边学,这样能提高效率。
家长也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睡前小故事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多准备适合孩子这个你年龄阶段的书,放到孩子平时玩耍的地方,让孩子随手就能拿到书。
6、 运动习惯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晚间散步或者陪孩子一起练习自行车,多让孩子出去运动运动会使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才能茁壮成长。
7、 培养口语能力
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对对话,即使孩子刚开始说的都是“咿呀咿呀,”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口语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如果想要让孩子学习外语,同时也要从小抓起。
8、 建立空间、时间、数的概念,培养数学逻辑
多和孩子说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楼层;让他了解现在是几点钟;自己有几根手指;在小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这样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9、 给宝宝好的玩具观
不要让孩子过分地依赖购买而来的玩具,可以去转移孩子对玩具的注意力;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合作制作出简单的玩具,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生命初期的孩子就像是幼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和教育,而教育源于生活,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给大家推荐一套《我的第一套认知启蒙双语书》,这套书共8册适合0-3岁的宝宝,分别认识局部和整体、方位、时间、数字、形状、颜色、学会分类、做比较为主题,用生动精美的富有童趣的插图和故事带领宝宝走进认知的世界。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宝宝的记忆力、感知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学到一些用得上的常识。
给大家推荐一套《聪明宝宝能力书》,这套故事绘本共有8册,与其他简单的故事绘本不同的是,这8册绘本每一套都有一个“能力主题”——数学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然观察能力。
通过故事+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收获其中隐藏的道理,锻炼宝宝的各种能力。
#育儿爆文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