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春运等重大的事件到来的时候,总是会发生很多的奇葩新闻。今年的00后们果然没有令我们失望,竟然有孩子伪造了清华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奇葩新闻。而且这位孩子的高考总分才235分,据说父亲被气的住了院,咬牙切齿的说考的分数还没有我的血压高。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这位同学,你做了我们曾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梁静茹是你的什么亲戚,给了你这样大的勇气。
这让我想起了我多年前看过的一个节目,那时候我还没有参加高考。那是江西卫视的传奇栏目,报道了河南一位高考考生家庭,父亲向节目组打电话,说自己孩子的高考成绩被人篡改了。因为他的孩子平时的成绩非常好,每次模拟考试都能超过一本分数线很多分,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尖子,但是在高考的这一次,竟然连二本分数线都没达到。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很不正常。
他的两位老实巴交的父母面对着镜头,悲伤的哭诉着命运的不公。记者去到他的的家里采访,发现他的屋里家徒四壁,但是在那土墙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孩子历年的获奖证书。这似乎是一个底层的贫民,被权贵欺负无处诉苦的故事。孩子面对着镜头言之凿凿,说有人在害他,要把白的改成黑的,他的估分远比这要高。看着这似乎是颠倒黑白的故事,我的情绪也跟着激昂起来。记者不断的进行深入的调查,要帮这个家庭讨回公道,甚至直接去了省教育厅查阅高考原卷。最后却发现这位同学确实只考了那么低的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这个孩子歇斯底里的承认了事实,并且大骂他的父亲,不经过他的允许就弄了这么多记者对他采访。
这件事情我记了很多年,我尤其记得结尾主持人说的那句话,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这件事和今年高考这位孩子的事,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我觉得背后的深层原因,都是父母对孩子读书这件事的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的压力过大,所以最后孩子们会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我对这两个的孩子充满了同情,我自己也经历过高考那暗无天日的重压。
在这起事故的采访视频中,我看到熟悉的场景,看到父亲喜气洋洋的准备了巨大的烟火礼炮,看到村里早早挂起的恭喜考入清华的横幅。清华大学的名声,在三线城市广大的中国基层,成了古代翰林院一般的存在。但是最后时刻真相戏剧性的强烈反转,让这件事充满了魔幻的讽刺。
这位经历冰火两重天的父亲,辟谣说自己并没有被气病,也并没有离开当地,因为他离开了家乡就无法生存。我却觉得这位孩子,继续留在这样的熟人社会才是真的无法活下去。不难想象周围人在他背后的指指点点,把他当做怎样的一个笑话进行嘲笑。他的余生将面对着多么沉重的枷锁。这件事将成为这个孩子一辈子的污点,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还会有人不断的提起,正如我一直记得,多年前河南那位上节目讨公道的那个孩子一样。
但是反过来,我觉得这件事对这个孩子未尝不是件好事,让他早早的深刻认识到谎言的代价。发生这样的事,其实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我们社会扭曲的评价体系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这个社会的上升渠道,不只是高考这一条独木桥,家长们会成天给孩子灌输读书至上的价值观吗?如果国家的教育资源非常平等,这些一般家庭的孩子们会挤破头的去压抑自己的天性吗?我们更应该反思,在今后的生活中,怎样才能不再出现在这样的案例,怎样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个孩子的一生并没有从此被定性,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段不成熟的时光,总会做一些傻事。只要不是杀人放火、触犯法律的大错,我们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我觉得这个孩子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比如敢作敢为,勇气可嘉,这并不是讽刺,这个社会上更多的人是怯弱胆小的庸人,这个孩子却敢于挑战社会的禁忌。如果我们可以加以正确引导的话,未来说不定他可以比那些同班的同学,做出更大的成就。
这位同学,你做了错事,但是你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未来的路还很长,深刻反思自己,认识自己,你可以创造一个真正精彩的人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