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邢秋鸿
[懂车帝原创 行业]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舞台。数据统计,加上新势力车企,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品牌超过200家,其中有一半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份额相加,没有超过50%,且以中低端车型为主。什么时候中国品牌能够真正与国际品牌相抗衡,实现全球化竞争?这一命题成为2020年中国汽车论坛的重点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
“下一个五年,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而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拥有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表示,“中国仍然缺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价值品牌。在全球品牌价值榜单上,尚难以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
对于致力于“走上去并走出去”的中国汽车来说,品牌建设极为重要。8月15日,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国内主流车企围绕“提升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展开讨论。
品牌建设需要时间积累,更要随时代而变
英国的专业品牌评价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最新报告显示,过去三年,梅赛德斯-奔驰连续占据最具价值汽车品牌榜单首位;价值最高的前十汽车集团排行榜上,戴姆勒集团仅次于大众集团,名列第二位。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段建军
会有一种观点,梅赛德斯-奔驰的品牌价值源于它134年的造车历史。的确有这个因素,但并不全面。三叉星徽标志之所以在现在还备受追捧,段建军认为,与积极的态度和对品质的严苛要求密不可分。
段建军表示:“极致匠心的追求是根本,但追求‘The Best or Nothing’的价值时不等同于高傲的态度,而是要适应不同的时代和人群。”段建军以“She is Mercedes”和《英雄联盟》合作为例,阐释了奔驰品牌对不同群体的关注。
奔驰百年的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何应对问题,更能体现一个品牌的态度。“134年历史上,奔驰遇到过很多挑战。近期最为严重的就是西安事件,但我们马上进行了全网络服务公约的推广。通过严格执行绝不收取金融手续费和绝不捆绑销售这两件事,最终消费者用钞票代替选票,将喜爱和信任投给了奔驰。”段建军介绍说。不逃避问题,用积极的态度解决,更可以体现出一个品牌的责任感。
有着134年造车历史的梅赛德斯-奔驰无论是在哪个机构的品牌榜单上,都是傲视群雄的存在。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品牌来说,不断地向成功的品牌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将高端化和全球化打造成自己的标签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志洋
红旗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张名片,家喻户晓,近段时间销量的快速增长更是让市场和消费者对于红旗有了新的印象。在品牌转型的过程中,一汽集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志洋对红旗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孙志洋谈到:2018年红旗提出全新的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品牌理念。为解决品牌本土高端化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提出四维四化的品牌建设体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以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为驱动、以人才为基础和尊贵化、中国化、年轻化、国际化,完成品牌高端化的再一次精进。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
并非所有品牌,都具备红旗一样的知名度,但不同的定位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吸引力。例如:荣威,它则更专注于年轻化。就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开幕的前一天,全新荣威R标和新车发布,荣威在陆家嘴搭建了一个快闪店,与消费者一起,玩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活动。
“新冠疫情下的竞争是存量市场中的竞争、层出不穷的品牌之争、年轻化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主品牌要抓住“新国朝”的热点,尽可能与消费者玩在一起。”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
与一汽或上汽的国企背景不同,吉利和长城这两家民企不约而同地将视线瞄准高端化和全球化。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谈到:高端化是我们产业升级的一个出路,我们希望把中国制造打到每一个产品的标签上,就像德国的奔驰、瑞典的沃尔沃。高端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设计、制造、技术储备到产品实力,为用户提出超越期望的价值感。
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
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分享道:要真正蜕变为全球化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缺一不可。硬实力是走出去的基础,同时用软实力塑造品牌价值力。企业发展离不开硬件基础,更离不开品牌力以及文化、价值认同等软实力的支撑。
“以全球化思维思考问题,以全球化视角审视问题,摒弃固有的思想,到海外是为了合作共赢,只有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真正完成思想层面上的全球化蜕化。”
弯道超车也要重视软实力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是一个新的赛道,被视为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机会。其中也有很多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对于如何在新赛道上超越,实现品牌提升,他们有着自己的观点。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
作为新势力中的代表,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认为,虽然很多观点都表示,新势力品牌最终能够活下来的只有20%,看似竞争激烈,但中国市场仍然是新能源汽车最好的土壤。
“我们今天面临着三个巨大浪潮的叠加:一是产品的技术路线,新能源替代内燃机,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路线更迭;二是智能化的出现;三是零售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的变化。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出现,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秦力洪表示。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
在品牌建设层面,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提出了“三大自信”,分别是:科技自信、品质自信、民族自信。科技自信、品质自信来源于技术和制造的积累,是做品牌的基石。“做品牌要言之有物,做的所有策略传播都要有依据,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李云飞说。
而后再思考,如何打造好中国的品牌?如何结合自己品牌的特征和品牌个性提出我们的品牌主张和品牌策略?“比亚迪跟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结合的比较密切,未来在品牌策略,产品传播方面要紧紧结合。”
写在最后:
中国汽车制造的历史,虽然比不上国际汽车厂商动辄百年的积淀,但也已经有67年。如果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十四五”阶段,中国自主品牌不能将视线仅仅停留于国内,而是能够更深入地走进全球市场,参与更广泛的竞争。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任务更加艰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