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骂得越多,吼得越凶,孩子心理越脆弱,聪明父母要学会1:5法则

骂得越多,吼得越凶,孩子心理越脆弱,聪明父母要学会1:5法则

不断对孩子进行指正,会使孩子害怕出错,这种恐惧感导致孩子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愿意做任何事。孩子被恐惧压迫着,渐渐失去了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

先看一个故事:

一次,作家马克·吐温听了一场牧师的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还不错,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的演讲还不停下来,他决定少捐一点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的演讲还在继续,他决定不捐钱了。而又过了一段时间,牧师终于结束演讲,马克·吐温感到气愤,他不但没捐钱,而且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美元。

这就是心理学中“超限效应”的由来。即指给予当事者过多、过强、时间过长的刺激,从而引起当事者逆反心理的现象。经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诸如: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批评?为什么批评一点作用没有?孩子怎么那么反感批评?多数情况是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分寸出错了,使孩子产生了超限心理,对父母的批评感到反感。

批评中超限效应的产生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单单是父母批评的效果不断被削弱,而且孩子因长期接受这种负面批评方式,心理压力也大,逐渐丧失信心、勇气与价值感。

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类似于肌肉的反应方式。如果大脑接收到批评、打击等大量的负面消息,就会影响行为,使行为趋向于消极。我们的大脑也有一定的自我防护能力,如果是经常接受批评,大脑会自动识别为一种威胁,进而启动自我防范,外在表现为:厌恶、叛逆、撒谎、麻木、低自尊。

但批评并非一无是处,如果在教养孩子时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显然,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生活中只有表扬的孩子,不仅仅失去了一次次从错误中成长的机会,而且性格上也容易出现问题,变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唯我独尊、心理脆弱。

心理学家毕淑敏说:“批评能使我们清醒,凛然一振,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失,迸发挺进的激奋。表扬则像温暖宜人的淋浴,使人血脉偾张,意气风发,产生勃兴向上的豪情。”

批评与表扬两者综合使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那么,如何把握批评与表扬的比例呢?

批评与表扬的1:5法则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分为三个团队,让他们团结协作执行任务,并且彼此之间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积极方面的“我同意这点”“这想法绝妙”;消极方面的包括“你的想法不值得一提”。这三个团队具体表现见表格:

批评与表扬比例实验

由此发现,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批评与表扬的比例约为1:5,能调动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潜力的发挥。

一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实践,同样提出批评与表扬的1:5法则。这位教师在办辅导学校时,曾遇到过一个女孩。她个性叛逆,煽动同学扰乱课堂秩序,甚至还会和同学打架。他经常批评她,情况越来越糟糕。这位教师开始反思与女孩沟通中的问题,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总是批评、提醒这位女生,几乎没有表扬过她。后来,他改变了策略,经常抓住一些小机会来表扬女孩。诸如,“课间休息时间还在学习,不简单啊!”“今天你上课听课很认真,要是一直这样就好了。”当然,他还是会偶尔批评这位女生。但表扬与批评的比例维持大致在5:1的范围。结果出人意料,女孩表现出奇得好。

使用“1:5法则”时的三点沟通技巧

父母在使用“批评与表扬1:5法则”与孩子沟通时,可以多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这有助于你高效使用此法则。这里提供三点沟通技巧。

1.划清批评与表扬的疆域

父母在批评或表扬孩子时,有时候会抱怨效果很差,孩子的行为问题反而更为凸显。这里要问父母两个问题:当你批评孩子时,你在批评什么?当你表扬孩子时,你在表扬什么?批评与表扬都要把握好“疆域”。比如,可以批评孩子懒散,但不能说孩子智力差;可以夸孩子衣服洗得干净,但不能夸她的衣服很贵重等。

2.从“对错误的关注”到“对正面行为的关注”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孩子会犯错误、做错事,这很正常。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放大化、严重化,反而会培养出孩子永久性的缺点。他主张,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但却不要强调目的,而是将对错误的关注引向对正确行为的关注。

不同关注所带来的不同变化

曾有一位妈妈咨询孩子的作文问题,她说:“女儿一开始并不讨厌写作文,但是每次给我看她的作文后,我都会狠狠地批评她‘语句不通顺,重写吧。’‘这字迹也太潦草了,不能写字工工整整吗?’‘写作文的态度有问题,不能边吃边写。’后来女儿越来越厌倦写作文。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但却不知所措。”

她的批评错在哪里?她的关注点一直放在错误上,并不断强调错误,这使得孩子丧失了勇气。假如她将自己的关注点引向正向,关注女儿写作文时感到的愉悦,找出女儿写的好的地方,指给女儿看,这样可有效激励女儿,唤起女儿的信心。

3.用太极拳理论,将批评化为鼓励

父母有时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批评的次数多了自然不利,但也没发现孩子有值得表扬的行为。怎么办?我们可以试着用太极拳理论,将批评化为鼓励。在太极拳里,孩子的不良行为一拳打过来,父母要顺势而为,不对抗而是引导,才能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我们有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孩子在家跟学校都特别好动,尤其是在学校,还经常会扰乱课堂秩序。妈妈和老师商量后,发现孩子这种错误目的是寻求关注。于是,干脆就请孩子来管一阵子班级纪律,还请孩子在家和学校都当小小清洁工。结果,孩子反而更能守纪律,也更自立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60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